效果超预期
记者在与徐顺年的对话中发现,他对今年首次在省内一些市县实行作业补贴试点的效果非常满意,因为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消除了累加补贴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还有力地提升了江苏省试点市县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水平。除此之外,一些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令人鼓舞。
首先,机手更愿意留守本地作业,使所购机具在本地发挥了最大效用。所有实行作业补贴的市县都规定“只补贴本地作业面积,不补贴跨区作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受作业补贴的影响,今年合作社都调整了跨区作业战略,将大部分机具留守本地,只安排多余机械跨区作业。
其次,实行作业补贴在防止机具倒卖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企业随意加价的不良行为。陈德富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合作社去年买的插秧机为例,一台插秧机9.9万元,补贴后仅为5.7万元,其中中央补贴3.3万元,市财政补贴0.3万元,省财政补贴0.6万元。补贴总额可以达到4.2万元。企业认为农民从中获取了很大利益,会出现加价行为。”实行作业补贴后,由于没有了累加补贴,农民一次性购机成本增加,企业随意加价可能导致潜在用户用脚投票,故而不会轻易加价。
再次,作业补贴是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进行有效扶持的方式之一。实行作业补贴的许多市县将补贴对象锁定为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目前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扶持他们健康成长也是为城镇化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