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如何在阳光下运行
“作业补贴的流程与购机补贴、秸秆还田补贴类似,都是申请、审核、公示和资金发放的过程,其实具体到申报者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补贴标准,然后提交申请,之后就是等待了。”洪泽县岔河镇德富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德富告诉记者。
在记者走访中发现,虽然各县的补贴标准不一,但报送流程和监管体系基本相同,同时,补贴手续都相对简便,接受采访的几家合作社理事长对现行的补贴流程和监管体系都表示非常满意。“我们最怕的就是麻烦,手续越简便越好,我们县规定只需要在提交作业补贴申请的时候去一次乡政府就好了,剩下的都不用操心了,这样挺好的。”陈德富对目前的申请进度比较满意。
对农机化管理部门来说,设计出科学的补贴与监管流程才算完美;而对农民来说,方便快捷的补贴手续才是王道。事实证明,这两者并不是矛盾体。
据淮安市农机局局长印亚琴介绍,每个县的作业补贴流程基本相同,首先农民签订作业合同,作业后由用户和村委会签字盖章,向镇农业服务中心和财政所提交补贴申请,由镇农业服务中心和财政所100%核实无误后公示七日,公示无异议向县农机局和县财政局上报,县农机局和财政局按20―30%的比例进行抽查,抽查无误后公示,公示期无异议,由财政局向申请人付款。
机手与农民签署的作业合同是格式合同,包括接受服务农户的姓名、联系电话、作物种植面积、计划机械作业面积等情况的清单,并由甲、乙双方签字确认。镇农业服务中心和财政所接到作业补贴申请材料后要进行审查,重点对其实际作业面积进行全面核实。公示环节是使整个补贴过程透明化的重要环节,申报者的材料经乡镇核查、县农机部门抽查无误后,必须将核查结果及拟补贴情况在网站或当地乡镇、村公示7天以上,其中包括每个农机合作组织或农机户服务面积和补贴金额等。在此期间,其他的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户可提出质疑,以达到互相监督的效果。
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江苏省农机局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规定:机手在作业前要与农户签订协议,明确作业面积、使用机具等信息并签字,经村委会盖章后才能领取补贴,期间还会有工作人员现场监督、及时抽查。同时,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要落实人员做好补贴资金公示和建档工作;市财政局、农机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工作督查,联合审计、纪检等多个部门做好资金使用审计、检查等工作。对于申报补贴资金中弄虚作假、虚报作业面积、套补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各市县要追回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即使有再严格的规定,乡镇相关工作人员要100%的核查每一位申请补贴者上百亩甚至上千亩的作业面积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核查人员能否做到位,能否真正杜绝虚报骗补情况?
淮安市淮安区的做法是:对于今年新购插秧机且作业面积达60亩以上的,每台插秧机补贴标准为2000元。由于一台手扶插秧机一个作业季一般作业面积在150―180亩之间,要达到这个作业补贴标准很容易,核查人员也只需核查申请者作业合同中的60亩即可。兴化市的做法与淮安区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每台高速插秧机一年要完成400亩作业面积,即可拿到1.5万元补贴。而对一台高速插秧机来说,一个作业季可以作业五六百亩。
洪泽县农机局局长朱方宝则认为,实行作业补贴是为了提高机手用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机化水平。只有将补贴资金真正地落实到作业中,才能起到这项政策应有的作用。针对记者提出的核查工作量过大,可能导致核查不能完全到位时,朱方宝详细介绍了洪泽县的核查方法。
他说,首先要明确实行作业补贴不是为了应对机具不能累加补贴而使用的变通之法,而是要鼓励机手用机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农机化水平。从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合作社进行机插秧服务多采取自己育秧,带秧作业,根据这种情况,洪泽县制定了很简单的核查方法:按一亩秧池可插秧100亩的比例来算,只需核查申报者的秧池面积,按秧池面积×100的方法计算作业面积,补贴款则按照计算得出的机插面积×10元即可。
这其中可能会出现实际秧池面积与作业申报面积不符的情况,那就要核实原因,如按比例作业面积大于秧池实际作业面积,就要核实多出的作业面积是怎么回事。“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机手从其他人的秧池中买了秧苗,那就要核实卖秧苗的人的秧池面积与实际作业面积。这样工作量相对来说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