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朱信凯: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2013-11-29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近年来,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仍不够协调,如何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朱信凯: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亿多人没有城镇户籍,不能享受到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福利。因此,首要任务就是放开户籍对权利的禁锢。首先要降低附着在户口之上的福利待遇,减少户口的附加值。其次要推动改革循序渐进、分门别类地进行,逐步推进非农就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变和城镇流动人口户籍的变更。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实现“人的城镇化”,赋予农民工进城就业权利是第一步。然而,城镇管理者为了给户籍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普遍要求就业政策向本地人口倾斜。这就产生了对流动人口的招聘歧视和同工不同酬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机制,在城乡全面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失业救助,尤其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回到县城或小城镇定居,发展小型服务业。 

  此外,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缺乏利益诉求渠道和保障机制。首先要切实推动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规范化,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民主权利的歧视性对待。其次,要扩大农民工职代会代表比例、社区代表比例,通过政务公开、民主议事会等方式扩大农民工民主权利的实现通道,逐步将农民工的利益表达纳入城镇政治生活中。

  记者:《决定》明确提出,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广大农民工为城镇化作出重要贡献,如何保障其在医保、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 

  朱信凯:实现公民医保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迁移,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当前,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率低、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低,使农民工因病致贫的风险性大大增加。下一阶段,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点应是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发展,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新增医疗卫生资源要重点向农村和小城镇倾斜,建立城乡和区域间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夯实小城镇医疗服务能力。 

  养老等社会保障有着落,农民工才能真正在城中安家落户。但事实上,现在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由于流动性大,省际间参保标准不一、权利标准不一,农民工参保意愿低,即使参保也很难坚持。因此,必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对农民的覆盖面,抓紧制订社保制度城乡衔接和跨地区转移续保的办法,加强对企业缴纳保险的监管,让农民工能够参保、愿意参保。 

  在农民工属地化公共服务中,阻力最大的是住房保障和教育保障问题。发达地区的城镇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但即便小学义务教育能够保证,如不放开初中和高中教育资源,那么随迁子女还是要回到原籍上学。因此,需要加大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对于外来人口比例较大、行政级别较低的城镇给予优惠政策。还要积极探索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减少异地教育、异地高考的阻碍。

  >>>三农资讯,全球视野,去塞求通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 

  >>>三农财经,了解农业经济和农产品市场行情 

  http://www.gdcct.gov.cn/market/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05685-1.html

标签:职业 成为 农民

上一篇:2013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速将超7.5%
下一篇:住建部官员: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