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补贴手法“五花八门”
这并非个案。龙岩市纪委、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全市查处了多起农机购置补贴腐败案件。从发案情况看,骗取农机补贴手段“五花八门”,主要包括:
农机站站长及工作人员收受农机经销商贿赂,与经销商、农业合作社勾结,骗取农机补贴并截留财政配套资金进行私分。2013年上半年,上杭县农机站站长黄鹏与当地一家机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某商议,由黄鹏负责找上杭县红土地专业合作社组织人员虚假购机,李某负责虚增销售价格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并办理申报农机补贴手续,共同骗取县财政补贴22万余元进行私分。
农机站工作人员以“帮助厂商推销农机具”为名,接受农机生产厂家、经销商贿赂。永定县农机站副站长翁彩浪告诉记者:“列入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目录的农机,同一类型往往有好几个品牌,而农户对各类农机性能并不了解,往往会求助于农机站工作人员,请他们帮助推荐。一些农机厂商拿出专门的‘推广费’,用于行贿农机站站长及工作人员。”永定县纪委负责人介绍,2008年至2014年间,永定县农机站原站长张洪亮,以帮助“推广业务”、“快速办理补贴”等名义,收受农机生产商、经销商、农业专业社等贿赂款达26万余元。
虚报项目或以少报多骗取项目款私分。上杭县农机站负责人以农机站购买新型机械用于农业推广为名3次向县农业开发办申请项目补助款15万元,将该款转入农机经销商账户之后取出私分。
滥用职权截留财政下拨的培训款。2012年,上杭县农机站上报农机手培训人员500余人,县财政按每人400元拨给农机站培训经费20余万元,但在实际操作中,县农机站仅支付每名农机手培训误工费30元,近18万元培训费被农机站截留作“小金库”。
亟待扎牢制度的笼子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当地纪检、农业等部门提出,应通过建章立制,保障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建立专项惠农资金系统管理、公示制度。龙岩市农业局农机总站负责人表示,由县级以上政府建立涵盖各部门、各系统的专项惠农资金管理、公示制度,对不同部门的补贴、项目资金统一、协调管理;建立专项惠农资金网上管理公示系统,对获取了涉农补贴或项目资金的人员或组织的基本情况、时间、补贴或项目资金的类别、标准、金额等全面公示,录入全国联网的档案系统,接受全社会监督。
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成立由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农机部门组成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监督小组,对农机补贴工作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作用,参与到申请、验收环节的审核监督中来。
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于行贿、套取补贴资金和违反有关规定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取消该企业生产的农机享受补贴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