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制度变革
2013-06-19   来源: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者:王守聪)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户群体快速分化,出现了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经营和服务型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非农产业农户等,相应的农民也快速地职业化,出现了产业工人、专业技能人员、社会服务型人员、家庭农场主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能有相当一部分高素质农民留在农村以农业为职业,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制度性变革。

  2012年农业部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着力构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各项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

  让农民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或“现代农民”是针对传统农民、分散小农户而言的,是农民从“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生产走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根本转变,是解放生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历史要求。“职业农民”是针对“身份农民”、兼业农民而言的,是农民从生活在贫穷乡村、社会地位较低的“身份”走向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的根本转变,是完善生产关系、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安排。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仍以户籍作为依据对农民进行界定。笔者以为,今后只要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业者都应该是农民。为了避免工商资本大规模、长期租用农民耕地有可能带来的“非粮化”、“非农化”和“粗放生产”的问题,可以以农产品数量、单产、质量和科技应用等作为指标,对是否是“农民”进行科学界定。

  在市场规律作用下,高素质劳动力无疑向劳动力定价高、生存环境好、有较高社会保障的地方流动。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消除市场缺陷,让留在农村的劳动者与城镇居民一样,能得到一份与城镇教师、医生等同等待遇的职业,把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受人尊重的光鲜的工作岗位,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距。因此,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持续提高农业农村的吸引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制度的变革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将耕地流转给种植养殖能手、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但同时还需要妥善解决好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制度变革,是一项涉及政策、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等多因素、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复杂的系统工程,将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

  推进新型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彻底改变土地城镇化、物理城镇化的“见物不见人”的模式,通过征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建设、社会保障和投融资管理机制完善等措施,切实解决转移农民的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问题,将土地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合二为一,使2亿多农民工尽快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逐步向城镇转移,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创造条件。

  同时,我们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为根本宗旨,以产业为导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领,以制度建设和素质提升为重点,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市场机制、营造培育环境,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构建。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24-1.html

标签:农机 变革 制度 难题 破解

上一篇:我国机床行业仍旧存在着五大制约因素
下一篇: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需抓好五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