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白人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分析
2013-06-19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四是我国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四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四化”同步推进体现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新时期工农联盟更加巩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我国有史以来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历史性转折,2011年更出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历史巨变。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使我们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辟判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四化”同步推进,要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这应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基础支撑。

  五是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形势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福祉,使广大人民受益,深受人民拥护、欢迎。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成效卓着,举世公认。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开放模式,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在国际化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受益,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使改革开放的形势越来越好,红利越来越多。农机战线也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增添新的活力,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善于利用有限资源,靠智慧和勤奋解决发展难题,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农机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迎来更多跨国农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站在新起点、新高度,开创发展的新局面,取得更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前景展望

  新时期农机化发展有四个重要特点,一是快速成长与转型升级交融,在加快发展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在“四化”同步推进中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大力支持农用工业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工业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持;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购买更多的农机装备,繁荣农机市场,还可以转移更多的劳动力到二、三产业从业,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三是新时期按照“保供给安全,促农民增收”相统一的新要求,统筹兼顾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增产增收型农业机械化。四是要加大克服资源、环境制约的力度,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是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重要特征。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作了高度概括,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就是大家常以为据的“六用”,在指导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要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全面认真贯彻落实。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新时期不仅要重视量的增长,更要注重结构改善和功能提高。随着农机化由生产全程化向全面化推进,随着对节能降耗的要求日益提高,农机品种必然向多样化、高质化发展,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市场的竞争态势也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由低水平价格竞争向高水平差异化竞争发展。新时期应当注意,在农机总量增长中,既有新增量,又有报废更新量,也就是换代升级量,而且这个量已不容小视,相当可观。据研究,目前农业机械超期服役的老旧农机已占很大比重,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差、事故隐患多已是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大中型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的已有50多万台,约占总拥有量10.5%;小型拖拉机达到报废年限的已近1千万台,占总拥有量的比重高达55%;稻麦联合收获机达到报废年限的约20万台,约占总拥有量近20%;水稻插秧机达报废年限的约3.9万台,约占总拥有量的7.6%。

  2012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已联合发文开始在11个省市进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衔接进行试点探索,此工作已正式启动。今后农机年报废更新量是一个不小的数量,值得业界关注。因此,在农机企业群雄林立,国内国际农机企业都抢滩中国农机市场的今天,在农机化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企业要拿出自己的产品去参与市场竞争,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做出贡献,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研究政府政策导向,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特点在复杂多样的广阔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和突出特色,培育核心竞争力,推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降耗、你无我有、性价比受市场欢迎的农机产品,以优以特取胜,赢得主动,创造佳绩。还必须注意的是,研究开发市场时,不能眼睛只朝上,只关注政府行为,还要上下兼顾,深入研究农民的实际需要,眼睛也要朝下,要唯实。因为农民是购置农机的市场主体,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又是农机购置投入的主要力量,农民要算经济账,重视实际效益。这些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年年增加,增幅很大,但每年都出现有一些省实际农机购置总投入下降的情况。例如,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高达175亿元,但出现了10个省农机购置补贴总投入下降的情况,其中8个省是因为农民投入下降,2个省市是因为地方财政投入下降。所以研究市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要研究农民的实际需求。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在新时期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力度,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辐射功能;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发、试验,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装备的应用和推广;大力推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新时期要加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与产业化经营结合的力度;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装备与运行模式的研发与应用;加强机具配备的成套性、协调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加大培育新型农机化经营实体的力度,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提高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经营效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解决好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鼓励和支持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良性互动发展。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新时期要在造就建设现代农业人才队伍上下更大功夫。要按照人才强农、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要求,以提升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符合发展要求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机化人才队伍,为实现农机化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已形成5300多万人的一支产业大军,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但新手与老手,经过培训与未经过培训的人对机器操作使用效果差别很大,要通过组织培训和实践考验,把这支队伍培养成有文化、能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机具装备、能吃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还要建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使新型农民和合作社带头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和生力军。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522-1.html

标签:农机 态势 分析 发展 我国

上一篇: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
下一篇:我国机床行业仍旧存在着五大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