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总量从2000年1373.7万台增加到2012年2282.5万台,增加了900多万台。其构成发生了大中型拖拉机比重上升,小型拖拉机比重下降的巨大变化。2000―2012年,大中型拖拉机从97万台增加到485.2万台,占拖拉机总量的比重从7.1%上升到21.3%,其中36.8千瓦以上的拖拉机由44.35万台增加到131.8万台,翻了1.5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58.8千瓦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近年来发展较快,近两年年增量都在8.5万台以上,2012年占大中型拖拉机的比重已达10.5%;小型拖拉机数量虽从2000年1276.74万台增加到2012年1797.23万台,但占拖拉机总量的比重已从92.9%下降到78.7%,2012年还出现总量比上年减少近18万台的情况。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从2000年139万套增加到2012年763.5万套,2012年为2000年的5.46倍,机具配套比从1∶1.44提高到1∶1.57;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从2000年1797.8万套增加到2012年3080.6万套,增加了1282.8万套,机具配套比从1∶1.42提高到1∶1.71。农机作业领域和范围都有大幅拓宽。
联合收获机总量从2000年24.1万台增加到2012年127.9万台,增加了100多万台,年均增加8.6万台,近5年年增量都在11万台以上,2012年增加量达16.5万台。在此期间,联合收获机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稻麦联合收获机由23.75万台增加到104.55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由0.36万台增加到23.33万台,构成比稻麦联合收获机由98.5%下降到81.8%,玉米联合收获机由1.5%上升到18.2%。三大粮食作物机收作业从小麦向水稻、玉米迅速扩展。
农业装备结构、功能改善使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柴油消耗量由2000年149.7公斤降低到2012年64.5公斤,减少了57%(85.2公斤),取得了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结构改善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量减少而乡村农机从业人员逐年增多。2000―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3.6亿人减少到2.58亿人,减少1亿多人,而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又称农机手)从3413万人增加到5354万人,增加近1941万人。这一增一减,使乡村农机从业人员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9.5%提高到20.8%,提高了11.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目前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5个人中已有1个是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表明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素质有很大提高。传统农民日益减少,会操作使用现代农业机器装备的新型农民日益增多。实际上,农机手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主要农活是农机手干了,传统农民干辅助活。机械化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
质的改善还表现为农机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经营规模、经营能力和专业化程度都有较大提高。截至2012年,在16.7万个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占20.6%,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的服务组织已占28.9%,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已占14.5%;在4192.3万个农机户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已占12.4%,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的农机户已有40.9万个,占0.98%,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已有5.4万个,占0.13%。目前所占比重虽然还小,但发展趋势是上升的。
农机化作业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开拓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小麦达93.21%、玉米达74.95%、水稻达68.82%。薄弱环节玉米机收、水稻机械种植近年来已在加快发展。
在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农业机械化正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农、林、牧、渔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延伸,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协同推进,为实现“四化”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支撑。在区域发展方面,农业机械化正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全面推进,从陆地到水域及天空全面发展。相应的农机技术装备也因势利导地得到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开创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为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四化”同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为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进程,为国家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1000美元到6000美元6大台阶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做出了农业机械化重要贡献!2000―201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2.3%提高到57.2%,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从4146元/人提高到20322元/人,2012年约为2000年的近5倍;粮食总产量从46217.5万吨增加到58957.5万吨,增加了12740万吨,近6年总产量都在5亿吨以上,出现了有史以来九连增的奇迹;人均粮食从364.7公斤增加到435.4公斤,提高了70.7公斤,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53元增加到7917元,实现九连快,翻了1.75番,城乡收入比出现了从拉大到缩小的转机;在此期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亿多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近1.5亿人;城镇化率从36.2%提高到52.6%,乡村人口从80837万人减少到64222万人,减少了16615万人,城镇人口从45906万人增加到71182万人,增加了25276万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从1.2万亿美元增加到8.26万亿美元,人均GDP从不到1000美元增加到6100美元,固本强基,加强现代农业基础,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