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又一种途径
2013-07-17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思考

  近日,记者深入我国主要红薯产区,采访相关企业和薯农,感受到:光友薯业扎根祖国西南一隅创新发展,为产业和行业内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更为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

  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具有实践和借鉴意义的途径。面对连续九年的大丰收,我国粮食生产如今就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越跳越高,同时,提高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红薯作为我国人民的传统主粮,并被赋予新的营养内涵,理应被重新认识。

  红薯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广袤田野、房前屋后,广大农民长期保留着种植红薯的习惯,而且经历过饥饿的人们对红薯有很深的感情,这就为许多地区继续种植或重新种植红薯提供了可能。其次,红薯适应性极强,可以说,除个别高海拔地区,我国全境都能种植红薯,并且在恶劣条件下能保证一定产量;红薯还可以和多种作物间种、套种。目前,我国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的增产因素已经绷得很紧,早已过了依靠面积增加带动增产的时代,而红薯可以把面积增到山坡地上、增到低产田上、增到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而且增产潜力巨大。最后,红薯营养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掘为扩大种植提供了发展空间。

  第二,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但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农业科技为红薯提高品质、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农民逐渐认识到种红薯也是可以有高收入的,通过精耕细作,种植高产、高档品种,薯农收入可以超过传统大田作物,收成也更有保障。但长期存在的“越种越穷”怪圈困扰着传统薯区的薯农,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

  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是把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产业链中,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薯农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种植意愿。通过成立合作组织,采取以销定产、以销促产等方式,形成小薯农和大企业、大市场进一步融合,把仓储、运输等环节交给企业和市场来做,实现优势资源优化配置。最值得推广的方式,是把农民培训纳入企业发展和培训体系,把农民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一员,调动企业积极性,培训职业薯农,并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消除薯农顾虑、提高产品价格,进一步消除中间环节,真正把实惠还给农民。

  目前,最为迫切的一点,是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指明路径,让广大薯农得到实惠,让造福农民的企业见到效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41-1.html

标签:农机 途径 粮食

上一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盘点
下一篇:中国亟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提升服务三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