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发展新型农业:“1+4”模式阐述崇州样本
2013-08-30   来源:四川日报   

  8月27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座谈会在崇州召开。崇州市近年来探索的“1+4”模式被作为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案例推出,聚焦了来自全国各地社科专家的目光和讨论。“这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新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如此评价。

  2010年5月,崇州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土地股份合作社”)――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并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综合社会化服务、农业公共品牌和新型农村金融等服务平台,逐步形成“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去年底,崇州共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312个,入社土地面积12.02万亩,入社农户4.12万户,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农业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到2015年,崇州将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在粮食种植区全覆盖。

  “1”:土地股份合作社“担”核心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1+4”模式的核心“1”。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入社,并在工商注册登记成立。合作社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产生理事长、监事长,并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社民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参与大小事情的决策过程。”山东省社科院省情中心研究员刘光平一边听一边问一边记,“希望能把这种好模式带回山东。”

  据了解,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入社社员为主体――入社社员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主体,直接参与生产决策、农业职业经理人聘用、分配方案等。

  与传统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全相同,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了以农民职业经理人为生产管理核心的“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的运行机制。理事会代表全体社员负责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组织生产管理,负责“怎样种”、“如何种”。生产成本由社员出资,理事会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生产支出由农业职业经理人提出申请,理事长和监事长共同审签列支入账;收支和分配及时公示,接受社员和监事会监督。

  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社员共同协商决定,通常采取除去生产成本后的经营纯收入1:2:7分配(即1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更能激励社员的积极性。”刘光平认为。

  与312个土地股份合作社相匹配的是一支数量稳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有效地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在农业职业经理人选拔上,崇州采取自愿报名与乡镇推荐相结合,遴选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组建市级培训教师团队进行培养。目前,全市已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1个、实训基地2个,培养了农业职业经理人1410名。

  “4”:四大服务体系“保驾护航”

  在成都蜀农昊农业有限公司服务超市里,各种农资、农业服务都“明码标价”:水稻田大马力拖拉机机耕65元/亩、人工晒谷60元/天……在“1+4”模式下,崇州人改变的不仅仅是“谁来种田”这个问题,还包括围绕种田方式等系列改变,“农业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一个人在种田,他的背后有许多支撑平台。”崇州市农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大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一校两院”(川农大、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组建了农业专家大院,建立起农业专家团队、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疏通农业科技推广运用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全市农业专家大院聘用农业专家101名,引进推广成果59项;土地股份合作社应用农业节本增效技术12项,面积10万亩以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321-1.html

标签:农机 阐述 样本 模式 农业 新型 发展

上一篇:合作社大潮来袭 经销商心态各异
下一篇:农民合作社“仁发模式”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