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应积极引导丘陵山区发展家庭农场
2013-11-13   来源:中国农机推广网(作者:石光旭)   

  (2)打破旧的家庭观念。家庭农场只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不是现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换个名称,其核心是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家庭农场就必须打破目前一家一户一亩三分地的经营格局,生产要有适度规模、经营要有较好效益、管理要有规矩章法、作业要有农业机械和技术支撑。因此,政府也应从这几个方面扶持和指导家庭农场的建设。

  (3)鼓励知识青年从业农业。“农民”一词现在是网络上相互鄙视对方的常用语,是贫穷、不讲卫生、从事不体面工作的代名词。这虽是一种社会的偏见,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存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有了择业自主权,弃农“打工”是中青年农民的首选。有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平均每年大约有1200万至1400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2012年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龄是53.2岁,新生代农民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很少直接从事农业劳动。因此,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民体面劳动,让从事农业生产者受到受到社会尊重。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知识有志向的年轻人择业农业,投入家庭农场建设,成为现代职业农民。

  3、“三个建立” 发展丘陵山区家庭农场

  (1)建立农业生产要素交易平台。现代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农村而言简单的理解就是:田谁来种,怎样种;人往哪里走,怎样走。目前农村生产资料要素的土地、林权、宅基地等,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为资本广泛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打下了基础。但目前种粮大户、各种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等的生产资料使用权绝大部分都存在权属不清不稳问题,如土地的使用就有可能随时被收回使用权、缩短使用年限或提高土地使用租金等。这种不稳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影响了土地租赁经营者的成本核算、资金投入及经营规划,制约了种粮大户、各种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发展和效益提高。因此,建立农业生产要素交易平台,依法促进有序流转,已成为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的关键措施。只有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才能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才能大量有效吸引资本投入,才能克服短期行为和对土地掠夺性经营现象,才能保障农业经营组织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有的地方充分利用村级组织这个平台在土地流转中发挥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关注和效仿。

  (2)建立农业生产信息平台和劳动力市场。农产品因收购价格低、信息不畅、农业用工成本高等因素,农民弃耕抛荒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但农业用工在一定的季节、一些作物特定生产环节仍会存在用工难的问题。因此,需建立县和乡镇多级农业生产信息平台和农业劳动力市场,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提供信息服务及调节农业用工,实现农业生产与信息市场、流通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家庭农场生产信息滞后、劳动力成本高和季节性用工慌的难题。

  (3)建立家庭农场合作互助机制。发展合作互助,是家庭农场积极提高组织化程度主要形式,也是农业生产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发展的措施。一是利用家庭农场的共性联合 ,发展各种类型的种植、养殖合作组织,以便更好地衔接机械化作用及市场流通;二是利用农机大户设备优势和农机操作技术,整合农机资源,发展农机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承包机械作业服务,有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机使用效率;三是利用地域品种优势建立名优土特产合作社,提升品牌声誉和市场知名度;四是利用农村能人优势,建立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运和销售合作社,成为家庭农场的销售总代理和市场顾问,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五是利用行业组织的行业优势,制定行业规范和发展意见指导书,抱团“战天斗地打天下”,维护农业从业人员的利益。家庭农场合作互助机制建立需要舆论导向、政策保障、资金扶持,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安排必要的经费积极支持其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168-1.html

标签:农机 家庭 发展 山区 引导 丘陵 积极

上一篇:扶住中国人的“油瓶子”
下一篇:中国粮食安全的远虑和近忧 中国粮食供求形势仍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