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物肥料的概念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导致农作物获得特定肥料效应,实现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或提高质量的一类制品,也被称为生物菌肥。
它并非直接提供植物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而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改善作物养分供应条件,同时还能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性,减少化学肥料过量施用,克服不科学施肥带来的弊端。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微生物肥料分类方式多样,常见分类如下:
(一)按核心功能与成分分类
1、农业微生物菌剂:
本身不含营养元素,依靠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物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活化土壤潜在肥力,刺激作物生长,抵抗病虫害。具体可分为:
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根部或茎部形成根瘤,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为豆科植物提供氮素营养,由根瘤菌属或慢生根瘤菌属菌株制成。
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多种作物根际中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作物氮素,还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有好气性、厌气性、兼厌气性及光合固氮细菌等类型。
磷细菌肥料: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有效磷,包括有机磷细菌肥料和无机磷细菌肥料。
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分解土壤中含钾矿物(如云母、长石)及磷灰石,释放钾、磷等元素,改善作物营养,也被称为钾细菌肥料。
光合细菌肥料:以光能为能量来源的细菌制品,可参与土壤物质循环,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增产菌肥:含有能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抑制病害的微生物菌系。
2、生物有机肥:
由有机固体废物(如有机垃圾、秸秆、畜禽粪便、饼粕等)经生物肥菌种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也可表述为特定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动植物残体有机物料复合而成,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
3、复合微生物肥料:
由特定微生物菌剂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既含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又含有益微生物,兼具速效性和缓效性,部分可替代化肥。
按营养物质不同,可分为微生物与有机物复合、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按微生物种类,可分为多种功能微生物(如固氮、解磷、解钾微生物)复合的制品。
(二)按其他方式分类
1、按微生物种类:
可分为细菌类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类肥料(如抗生肥料)、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肥料、霉菌肥料)等。
2、按形态:
有固态(如粉剂、颗粒剂)和液态两种剂型,部分固态剂型以草炭、蛭石为吸附剂,液态剂型可直接用于喷施等。
3、按作用机理:
除上述功能型分类外,还包括分解土壤有机物的微生物肥料(如综合细菌肥料AMB)、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利用的微生物肥料(如菌根微生物肥料)等。
三、微生物肥料的功效
(一)改善土壤状况
1、有益菌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菌活动,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2、分解土壤有机物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疏松土壤,提高土壤保肥、供肥、保水、供水能力及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潜在养分。
3、分解土壤中农药残留及作物根系排放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环境,避免残留农药对下季作物产生药害。
(二)提高养分利用率与供应能力
1、固氮微生物可利用空气中的氮,将其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氮素,减少氮肥施用;
解磷、解钾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95%的难溶性磷和98%的难溶性钾,转化为速效磷、速效钾,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减少化肥用量20%左右。
2、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微量元素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改善作物营养均衡性。
(三)促进作物生长与提升品质
1、有效菌分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活性物质,刺激、调节作物生长,促进作物生根、出苗、提早成熟,延长采收期,使粮食作物增产约10%,果菜类增产约15%。
2、提高农产品中蛋白质、糖分、维生素、氨基酸等有益成分含量,减少硝酸盐积累,使籽粒、果实丰满光滑,蔬菜果品色泽亮丽,提升农产品安全性和商品价值。
(四)增强作物抗逆性与抗病能力
1、有效菌分泌抗生素类物质和活性酶,抑制或杀死致病菌,减轻作物病害(如线虫病、青枯病、枯萎病),预防生理性病害。
2、增强作物抗旱、耐寒、抗倒伏、抗盐碱能力,如菌根真菌菌丝可增加土壤水分吸收,改善作物抗旱性;PGPR(植物根圈促生细菌群体)能改善作物抗逆生理状态。
(五)绿色环保与节能降耗
1、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少,相比化学肥料更节能环保;
利用微生物分解城市生活垃圾、农牧业废弃物制作微生物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自身无毒、无残留,还能分解土壤中残留的化肥、农药,减少环境污染,符合无公害、绿色农业生产要求,是生产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适宜肥料(AA级绿色食品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品,A级可限量使用化肥)。
四、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常见施用方法
1、拌种:固体菌肥加清水调至糊状或液体菌剂稀释后,与种子充分搅拌,稍晾干后立即播种并覆土,操作简便、经济且有效,忌与已拌杀菌剂的种子混合使用。
2、育苗:床式或盘式育苗时,菌肥拌入育苗土堆置3天后制作苗床或装入育苗盘;营养钵育苗时,菌肥均匀拌入营养土后制作营养钵。
3、穴施:菌肥与湿润细土混合,施于移栽或插秧穴内,再移栽幼苗或插秧覆土。
4、蘸根:菌肥与细土加水调成泥浆,将移栽秧或扦插苗浸数分钟后带浆移栽。
5、追施:菌肥配成水溶液,浇灌于作物行间或果树周围浅沟,浇后覆土。
6、喷施:液体菌肥加水100倍混匀,下午3时后喷施于作物叶片背面,避免紫外线杀死菌种。
(二)关键注意事项
1、避免长期存放与不当环境使用:开袋后需尽快使用,防止杂菌侵入改变菌群结构;
高温(高于45℃)、干旱、低温(低于5℃)条件下不宜使用,最适施用温度为25-37℃,使用时结合盖土、浇水等措施,避免阳光直射。
2、避免不当混合施用:不与未腐熟农家肥混用,防止高温杀死微生物;
不与过酸、过碱肥料及含硫化肥(如硫酸钾)、稻草灰混合;不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同时使用,若需用药,需间隔48小时以上,防止抑制或杀死活菌。
3、注意土壤与作物适配性:含硫高的土壤不宜施用,避免硫杀死生物菌;
不同微生物肥料有适用作物,如根瘤菌肥适用于豆科作物,需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选择,避免盲目施用。
4、合理配合其他肥料:微生物肥料(除固氮菌肥外)不能大量提供速效养分,不能取代有机肥和化肥,需与有机肥、化肥配合使用,发挥各自长效性、速效性和增效性,实现平衡施肥。
5、把握施用时间:非速效肥,需在作物营养临界期和大量吸收期前7-10天施用,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时期选择合适施用方法,考虑作物叶背茸毛多少、叶片蜡质厚薄对使用效果的影响。
6、选用合格产品:选择质量合格、未过期的产品,避免使用杂菌含量高、活菌数量不足的劣质产品。
五、对微生物肥料的正确认知
1、微生物肥料是辅助性肥料,不能完全取代化肥和有机肥,其核心优势在于改善土壤、提高养分利用率、增强抗逆性等,而非单纯追求高产量,需理性看待其肥效,避免“万能肥”或“非肥料”的片面认知。
2、不同微生物肥料有特定适用范围和条件,需结合作物种类、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科学选择和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