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假如18亿亩耕地是这样的……
2014-05-06   来源:新农资360网   

人常懊悔“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大多因为在拥有的时候很少或难以设想失去的后果。之所以提倡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正是因为我们反复论证而预知,假如失去18亿亩耕地,必定“口粮难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守住了18亿亩耕地数量就可以安枕无忧?探寻答案,我们可以继续大胆设想“假如18亿亩耕地是这样的……”

假如我们的18亿亩耕地因生产建设活动被破坏或污染了……

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推进,各类生产建设活动“扰动”耕地难以避免。如果耕地因压覆、采掘、排污等活动而“受伤”,却得不到有效复垦和及时治理,则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和重金属污染。即便这样的耕地能够勉强耕作也不可能高产,长出来农作物也会“携毒”伤人。如果这些耕地混进18亿亩的数量之中,就别说粮食安全了,恐怕人身安全都难以保全。这并非杞人忧天,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有近10%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而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甚至难以耕种。更有甚者,有人为了变相占用,故意污损耕地致其荒废。

假如我们的18亿亩耕地因使用管理不当被透支或撂荒了……

耕地产能“三分靠天,七分靠养”。如果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条件差,水利、道路、防护林不健全,耕地则不能排灌自如,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再肥沃的土地也别指望“靠天吃饭”稳产增产。如果不懂得科学耕作,不着力爱惜、建设和养护耕地及其配套设施,一味“索取”而不“付出”,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直接弃耕,再“健壮”的农田也有“体力不支”的那一天。这种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现有耕地中具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亿亩,还占不到一半,仅仅有1/3左右的耕地可以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  假如我们的18亿亩耕地因建设征占被拆分或“搬家”了……

如果曾经一眼望不到边的万顷良田因建设占用变得细碎、零散,先别说实现规模经营的远大“梦想”,甚至连原有产能恐怕都难以维持。耕地也是个生命体,它和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时,集中连片的大规模耕地内部各种动植物、微生物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微循环。如果这个生态系统不复存在,生态微循环难以进行,由无数零星耕地凑齐的18亿亩终会大伤元气,即便质量再高也有可能因身体“不健康”或抗灾能力下降而失去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再大胆地设想下去,假如各类建设挤迫18亿亩耕地从东南沃土平原向西北贫瘠山区“大搬家”,区域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必将导致耕地质量整体下降,破坏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生态平衡,更将恶化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环境。最简单的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依托于耕地生态的农作物或诸多其他物种将消失,更谈不上粮食产量“N连增”。到那时,水泥钢筋森布的平原上没有了清新的空气,没有了涵养水土的田园景观,没有了纯净的地下水源,没有了地质生态稳定,我们有可能不得不在风沙肆虐、地灾频发的城市里痛苦地呻吟、挣扎。这也并非危言耸听,传统的“南粮北运”之所以变成如今的“北粮南运”,背后就是耕地分布重心逐渐由南向北转移的重大格局改变。

假如我们的18亿亩耕地……不堪设想!

假如我们的18亿亩耕地是这样的,我们所丧失的,将不仅仅是耕地的质量、粮食安全,更多的将是我们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虚幻而极端的假想而已。回到现实,我们切实坚持并不断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探索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推行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我们之所以一直锲而不舍,还是为了那句老话: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137850-1.html

标签:耕地 土壤改良

上一篇:“炭”化不是无情物
下一篇:土壤调理剂:改良和修复土壤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