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学者:发展农村现代化比农民城市化更重要
2014-08-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第四,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一个表现是部分水库几十年没有被整修。对策是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偏向农村,全国至少需要约1万亿农业基础投资。

  第五,农村的医疗与社会保险缺乏。数十年前遍地的赤脚医生解决了底层民众的医疗问题,而在当下,以往的赤脚医生基本失业或是集中到乡镇、县市里去开诊所,大片农村没有医院。农民如何解决看病远和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的社保标准偏低,未来谁负担?

  第六,农村的教育问题。频发的校车事故集中在农村,农村的教育严重不足。对策是将教育资源向农村适当反哺,同时,开放农民子弟在城市的教育机会,如废除高考户籍、开设打工子弟学校等。

  第七,联产承包造成效率低下。当前,由于政策限制,中国的农业效益非常低。改革开放以来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只是个“半吊子”方式——— 只有承包,没有联产。除了国营农场之外,中国广大的农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小敲小打的劳动模式,一度盛行的机械化几乎被中断。

  农村的效率低,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不能流转。目前,农村的土地是不值钱的,即使被征地,补偿给农民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农民对土地有了支配权,农民的土地价值将会提高很多,农民不再贫困,土地成为其最大的资本。

  至于对策,农村应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收益权的分立,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可选择自由合作组建农庄,按照股份或者农地大小分红,实现真正的“联产”,建立大的农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

  第八,农民社会地位低下。我国的农民不仅在经济收入上不如城市居民,更严重的是,农民都属于社会底层,身份认同问题此前被人忽视。

  未来中国的乡村应该有三个特点:在经济上,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在社会领域实现农村的福利与城市接轨,同时,消除中国隐形的身份等级分野,使农民真正成为中国的独立公民。

  长期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都没有完全市场化,同时,农业补贴亦不到位。十八大提到未来农村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纳入现代产业体系,远比让农民到城市更有远见,也更符合现实。农业本身的现代化也比工业完全取代农业更为合理,从国家战略来看,也更容易造就产业结构的均衡,增强抵抗经济动荡的能力。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服务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使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抗击风险能力,具备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多年不倒的秘诀之一。

  农村本身的现代化比农民转移到城市更为重要。农业的现代化的一大特点是将农业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民的需求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实现财产发展的平权,更在于身份的提高,实现社会地位和权利的平权。城乡平权是拉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填埋社会阶层差距的重要战略之一。

  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著有《大国诸城》)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0-144659-1.html

标签:城市化 重要 农民 现代化 发展 农村 学者

上一篇:专家:新的防震经济型村屋不增加建筑成本
下一篇:陕西中衡肥业有限公司力争打造西北最大化肥物流仓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