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江苏粮食收益状况分析及思考(下)
2006-06-26   来源:中国农业网   

  二、分析及结论   
  综合分析当前粮食生产、流通、加工、零售各环节的收益状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收益的几个主要方面,对比各环节的差异,我们注意到:   
  (一)生产、购销、加工、零售环节收益增减具有不同步性 零售环节相对比较稳定,2002年加工环节收益最高,2003年经营企业收益最好,2004年农民增收最快。农民、购销企业,加工企业收益最低的年份分别是2002年、2001年和2004年。其中,生产和加工环节反向增减。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发挥了调节价格的作用,市场经济规律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也使生产、加工、零售环节相互渗透,以规避市场风险。   
  (二)生产,购销,加工,零售环节收益率悬殊较大   
  2001-2004年,生产环节收益率最高(小麦平均收益率为31.5%,粳稻为66%);加工、零售环节次之(加工小麦平均收益率为13.5%,粳稻为3%,零售环节小麦收益率大体在10%-14%,粳稻在5%左右);购销企业最低(小麦平均收益率为3.2%,粳稻为1.7%),说明随着流通方式的多样化,购销企业在整个市场流通中处于劣势。   
  (三)生产、购销、加工、零售环节收益率存在稳定性差别相比之下,零售、加工环节比较稳定,年度之间差别不大;零售不超过5个百分点。加工环节4年间小麦最高收益率与最低收益率相差7.4个百分点,粳稻相差6.2个百分点;而生产、购销环节收益率差别较大。不同点在于生产环节尽管年度之间有增减,但能够保证收益。而购销环节则变数较大,有的年度为负数,市场风险较大。   
  (四)生产、购销、加工、零售环节收益增长方式各有特点生产环节粳稻收益高于小麦,加工、经营环节则是小麦高于粳稻。在政策环境、成本、市场等情况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环节收益的增长有赖于调优品种,规模种植;购销企业则需要准确判断市场,抓住机遇,并提高经营速率;加工环节依靠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品牌优势;零售环节在于扩大优质品种和适销品种经营。   
  (五)把握市场能力的强弱是企业收益高低的关键   
  全省粮食经营年度价格变化走势:小麦的高价区2001年、2004年在9-10月份,2002年、2003年在3-5月份,小麦销售量的集中区2001年是3月和12月,2003年是3-6月份,2002年、2004年在8-10月份。即2003,2004年销售机会把握较好。粳稻销售的高价区2001年、2003年在3-6月份,2002年、2004年在8-10月份;销售的集中区2001年为3月和8月;2002年为12月和3月;2003年为12月和11月;2004年为12月和4月。仅2001年3月销售高峰与高价区部分相接。2001年-2005年以最高价销售的小麦在总销量的比例分别为37%、7%、6.7%,8.7%、28%(2005年截至10月份,下同),高于加权平均价销售的小麦销售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分别为55%、50%、59%、75%和61%。2001-2004年以最高价销售的粳稻占总销量的比例分别为38%、6.6%、21.8%和14%,高于加权平均价销售的粳稻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分别为60%、39%、66%和41%。   
  销售时机的把握对企业效益至关重要。高于均价销售,销售价格、出库时机把握好的企业则增加了盈利的机会。如兴化市,13个经营量在3000万公斤以上的规模企业,10个把握好的企业盈利,3个由于未准确把握市场,结果效益不及小粮管所。   
  (六)组织形式及经营策略成为收益增长的主因   
  从当前市场状况和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完善的组织形式,灵活的经营策略,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增加收益的作用日益突出。六合富硒米业以流通带动生产,扩大富硒稻规模化生产,使农民每亩增收60元,种粮大户每亩增收100元并与收购企业实行贸易、合作收购、委托收购等多种形式,建立协会组织,制定长期发展目标,确立科技带动,覆盖超市策略,找准中小企业发展定位,由一个原来每年亏损150万元的企业,转变为2004年盈利100万元的企业。张家港市常阴沙粮油贸易公司05年经营商品小麦利润率为3.1%,通过向生产延伸,向农民直接供种,每50公斤小麦种子剔除费用后利润为1.9元,收益率达到25%。相比之下,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已刻不容缓的摆在每个企业面前。   
  三、相关思考   
  思考一:统筹研究企业生存与产业发展   
  当前,购销企业无可辩驳的存在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差别经营不突出;经营理念落后,机制不活;资金不足,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市场反应不敏感等问题。从粮食各环节的收益对比状况,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产业化发展的大潮中立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从协调发展的层面上,既坚持多维发展的思路,又要统筹安排。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二是增强储备企业的拉动作用;三是增强购销公司的统领作用。要防止“小而散”“小而重”“小而低”的低层次结构,降低粮食产品复合度,确立品牌战略,引导生产,链接流通与加工、零售。改变传统批发业经营模式,实现区域及跨区域的统筹发展,以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   
   思考二:加强战略研究以校正市场偏差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判断市场偏差的风险无时不在,机遇是每个企业把握的难点。为此,粮食中小企业发展应当以战略眼光打开视野,告别赚钱度日的短视行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市场缝隙与企业定位,确立企业发展战略。纵向发展链接深度,横向发展扩展广度,突破流通环节的限制,突破传统经营观念,创新发展现代流通业。购销企业在与农村经济组织、加工企业乃至于零售企业的链接中具有独到的资源、信誉优势,也有利于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如与邮政快递合作终端服务等。应当引导企业大胆实践,集聚发展动能。   
  思考三:注重信息建设促进现代流通   
  没有健全的信息体系就没有成熟的市场。通过这几年企业把握市场机率的情况来看,当前部分粮食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较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促进粮食流通的需要,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通过政策信息,协调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相对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供求、价格信息帮助企业判断市场,提高流通绩效。同时也推进粮食产业的现代化建设。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6774-1.html

标签:农机 分析 思考 状况 收益 粮食 江苏

上一篇:行业分析:转基因农业及其产品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谈2006年中国油脂发展趋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