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机投入现状
2005年,湖南省长沙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330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0亿元。2005年全市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财政总投入1263.1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投入333.1万元,市级财政投入6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810万元;农户个人投入13471万元,农户投入资金占全市农机总投入的84.09%以上。
二、投入产生的效益
2005年,全市共完成机械化耕作579.88万亩,机械化收割面积267万亩,机电排灌面积184.35万亩,农副产品加工量281.21万吨,农机运输作业量达到13.09亿吨公里。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32亿元,从事农机经营服务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3896户。
农业机械的大量投入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一是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0年以来,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12万吨左右。
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农业生产部门测算:采用小型中耕机其生产效率是人畜力作业的3-4倍,可每亩降低成本62元,采用机械化插秧机收割,可以使水稻生产增长10%,每亩降低成本100元以上;采用机械深施化肥比人畜力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60%。同时,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能节约成本、不误农时、减轻劳动强度,还有利于农民外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据调查统计:农业机械在耕田、插秧、植保、收获、运输等高劳动强度的生产环节中替代了70%的人工劳动,改变了几千年来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繁重苦力的状况。
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耕作中解放出来,他们纷纷进城打工,另谋职业,促进了城乡互动和农村从业人员的结构变化。“十五”期间,我市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结构由2000年的62.18:19.64:18.18调整为2005年的51.42:29.23:19.35,第一产业下降10.76个百分点。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70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8.75%。
五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通过机械化秸杆直接粉碎还田、收割打捆回收等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秸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三、现行农机投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投入不协调。近几年来,为搞好新农村建设,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机购置补贴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部、省两级分配到我市的补贴资金分别是260万元和10万元(其中长沙县的90万元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资金,望城县50万元,浏阳市60万元,宁乡县60万元,开福区10万元)。按照要求,市、县两级都应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但我市财政今年没有安排一分钱,县级财政也只安排了32万元,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新式农机具的推广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如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的推广,广东、江苏等省是采取部、省、市三级重复补贴,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最高补贴额可达到9万元/台,占购机额的40%左右,使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大大提高,优质、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迅速普及,江苏的机插秧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多,而我市的机插秧还在推广试验阶段,农民的普遍反映是半喂入收割机和插秧机好,但买不起。
二是今年由于成品油价格的提高,国家采取了综合直补的方式向种粮农民进行了资金补贴,补贴标准为14.1元/亩,我市共直补面积为293万亩,补贴资金为4131万元。虽然国家的补贴资金额非常大,但使用农业机械和没有使用农业机械的农民都是享受的同样补贴,这种补贴方式严重制约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没有得到很大的扶持。农机服务组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将购机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统一作业、统一收集作业信息、统一对机具进行维护保养、统一作业价格和作业质量等,避免了重复购机、恶性竞争等困扰农民的大难题,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如过去我市农民都家家户户购买水田耕整机,使我市的水田耕整机拥有量达到了10.63万台,造成了大量水田耕整机的闲置,没有发挥它的应有效率,而近几年来,我市在发展收割机的过程中,由于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机收,统一作业等方式,使我市的机收市场得到了平稳的发展,使种粮农民和购机户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机服务组织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全市现已拥有农机服务组织2307个,但由于各级政府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不大,投入资金更少,使我市的农机服务组织都规模不大,发挥的作用也不很明显。
四、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新式农机具的推广方面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使我市的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二是燃油补贴应按照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和作业量进行补贴,因为只有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和作业量越大,消耗的燃油就越多,应应该得到相应的补贴。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应得到更大的扶持,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四是我市在国土整理和农村道路建设中,应考虑农业机械的下田作业安全和方便,要修建农机作用通道。我市目前已进行的这些项目中,都没有考虑农业机械的作业通道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农业机械化投入分析
2006-10-31 来源:中国农业网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6098-1.html
上一篇:玉米市场一周点评
下一篇:猕猴桃产业如何成功“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