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了调控粮食价格,继小麦之后,再出重拳,于本月20日在吉林拍卖37万吨玉米,以此来打压玉米的价格。但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是供需关系。资料表明,全球饲料需求持续多年刚性增长,这已经很大幅度地消耗了玉米的产能,而今年以来,玉米深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玉米又多出了许多下游产品,且产能都在以较高的速度扩张,例如玉米淀粉、玉米糖、工业乙醇等等。在此情况下,玉米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因此,即使调控,也不能阻止玉米牛市行情的上演!
一、产量可能下降
从国际市场来看,美国芝加哥权威的气象机构为农户提供的三个月远期气象数据表明,今年美国玉米种植带的气候整体水平要差于去年,霜冻等恶劣气候较多。因此,天气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玉米产量的下降。
尽管在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会有所增加,不过根据以往经验,预计2006/2007年度由于春播期间常常会出现的干旱情况,对玉米播种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影响,生长及收获期不确定因素还较多。因此,这还将给未来一年玉米价格炒作提供了不确定性。
二、需求扩大
进入2006年起,玉米的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成为主导我国玉米需求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甚至会超过饲料玉米对玉米市场的影响力。这是由于玉米深加工,对玉米的需求量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在以十分明显的速度在大幅增长。特别是随着原油继续在高位震荡,全球新兴的乙醇加工对玉米的兴趣只能是越来越浓,这也将更大程度的促进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美国、中国近几年来对乙醇汽油的瞩目以及国家的宏观发展计划都将有利于促进玉米需求量的增长。
三、库存下降
供需缺口需要库存来填补。据权威部门估算,2005/2006年度,我国玉米新增供需缺口355万吨。近期由于大连港口库存的下降,玉米价格已经出现小幅度上涨。港内消息称,由于库存因素,未来一段时间港口还须向外调粮。如果后期由于供应主体的原因导致内贸港口玉米库存告急,将可能有力地促进价格上升。前期上海港和广州港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目前中国2005/2006年度玉米期末库存量为3526万吨,低于上一年度的3656万吨,由于我国玉米消费量的不断增长,预计2006/2007年度玉米期末库量还会有所降低。
从国际市场来看,最新的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供需缺口是3855万吨;全球期末库存为8644万吨,也是继2003/2004年度之后又一个低点。
综上所述,由于玉米国内消费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从当初的出口国将变成了进口国,而未来的天气受到尼尔诺现象的影响,全球将出现粮食减产,更加剧了玉米的紧张程度。从技术面上看,均线呈现着多头排列,上涨趋势明显,预计后期将会有更大规模的上涨。即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只能是延缓价格上涨的速度,而不能改变它上涨的趋势。因此,操作上可以逢低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