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2006年辽宁省肉羊产业形势分析及2007年预测
2007-02-02   来源:中国农业网   

  一、肉羊生产情况

     据调研,全省肉羊存栏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末统计我省肉羊存栏392万只,同比减少3%;出栏555万只,同比增加10%,降幅减缓,渐趋于稳定。肉羊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上扬,商品羊绵羊成羊7-8元/公斤,羔羊9-10元/公斤,肥羔羊10-11元/公斤;山羊价10元/公斤左右。普通羊肉24元/公斤,胴体15.2元/公斤;肥羔羊28元/公斤,胴体18-19元/公斤,养羊效益开始增加,部分地区出现恢复性增长势头。

     种羊价格:种公羊2000-3000元/只;种母羊1000-2000元/只,生产企业减少,存栏已大幅下降,但销售方面前阶段有价无市的现象已有所好转,经营策略正由过去卖种为目的向应用于商品生产方向过渡。

     加工企业由于羊源严重不足,多处于亏损状态,但发展思路开始调整,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引起重视。

     二、出现上述现象原因

     (一)造成肉羊生产下滑的原因:一是受前期养羊热影响,企业和社会均以炒种为目的,忽视了种羊的杂交利用和商品生产,转入商品生产后,由于高进低出,致使养羊全面亏损,又由于全国普通羊肉市场相对平衡,虽然高档羊肉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我省羊肉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封山禁牧绝对化,辽西北地区原本为国家规划的半农半牧区,具有较充足的牧草资源,这是我省目前养羊生产唯一的生存空间,但许多地方将封山禁牧绝对化,封山变成封舍,禁牧变成禁止出圈,不但限制了整个饲草资源的利用权,而且从根本剥夺了养羊生产的基本条件。三是饲料生产和舍饲配套技术应用滞后,由放牧向舍饲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必须以规模化饲料生产和舍饲配套技术为支撑,然而由于封山禁牧没有给肉羊生产留下缓冲空间,在短期内饲料生产和舍饲配套技术跟不上去,大部分农户没饲料无法养,不懂技术不会养,致使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水平下降,成为亏损产业。另外,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就业领域增加,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二)造成种羊企业存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前期炒种、高价引入、种群迅速扩大的同时,因为生产利用滞后,造成种羊供过于求,有价无市,企业销售困难,种羊大量积压,负担严重,处于被动局面。

     (三)造成加工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加工企业只注重扩大生产规模,忽视羊源市场,加工能力已大大超过了生产能力,大多成为无米之炊,不能正常运转。在高档羊肉市场未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市场上加工的产品不分杂交羊肉还是普通羊肉,成年羊肉还是羔羊肉,多以胴体或冷冻卷肉为主,没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企业生存困难。

     (四)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生产者单打独斗,各部分没有很好地整合链接起来,处于盲目无序发展状态。

     三、形势分析及展望

     养羊业由过去的以毛为主到以肉为主、肉毛兼用,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个转折是与世界养羊业的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正是因为这个转折引发了我国前几年的养羊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正因为前一个时期养羊过热,导致04年以后养羊生产的滑坡,到06年后期全省羊的存栏已经跌到低谷。又由于大幅滑坡,致使目前市场羊肉供应不足,羊肉价格上升,这种波浪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市场经济规律。经过反思以后随着人们认识的更新和思路的调整,养羊业开始驶入理性化发展轨道,呈现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主要表现在:

     1. 认识进一步提高。通过这个转折,使人们更加认清了养羊业在我省畜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我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是贫困农民的主要生计之一,对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看清了养羊业正由毛到肉,由生产普通羊肉到生产高档羔羊肉,由放牧到舍饲,由牧区向农区转变的发展趋势和我省农区发展养羊的优势条件,也是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和升级的一个主要方面。

     2. 种羊生产企业调整了发展思路,体系已趋于稳定。种羊生产企业经过一场大浪淘沙以后,过去赶潮流式社会化炒种的群体已相继退出,现存企业调整了发展思路,由过去单纯繁种炒种向高档产品开发及杂交利用方向转变,有的企业开始着手抓杂交生产和羔羊快速育肥基地建设,步入产业化发展进程。

     同时生产企业由过去的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通过加强选育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向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并开始注重产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3. 加工企业在经历了生产过剩、羊源不足的考验之后,艰难的做出进退的抉择,也开始调整思路,着手抓杂交生产和基地羔羊育肥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如朝阳华阳牧业已经将普通羊肉和羔羊肉进行区分,并将产品分割成系列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提高了附加值,向优质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

     4. 生产方式开始发生转变,由过去的放牧饲养向规模化舍饲转变。但是这个转变是建立在“为加而养、为养而种、配套种植、种养结合”的基础之上。我省朝阳市已经开始将羔羊组织起来育肥,在各县(市)区已经建立了一批规模化舍饲生产场户,并获得良好的效益,这种规模化生产必将反过来促进饲料生产和生产方式转变。

     5. 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06年责成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情况,并着手制定全省肉羊发展规划。为了解决养羊生产者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盲目无序状态,省局责成省站承担全省肉羊生产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并计划通过协会的形式将各部分整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在省政府的主持下,2007年春将召开专门的草食家畜研讨会,这必将为肉羊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综此我省肉羊产业已经止跌反弹,进入恢复性增长时期。但由于尚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特别是生产方式转变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增长将是比较缓慢的。

     四、加快我省肉羊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肉羊产业的扶持力度

     充分肯定肉羊产业在全省畜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在辽西北地区脱贫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全省畜牧业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扶持。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制定林牧双赢、和谐发展的封山禁牧政策

     在进一步加强封山育林区管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天然草场进行合理规划,对原有草原确权后进行科学利用,并制定灵活的禁牧政策。除封山育林区外,在河滩、荒沟路旁和成林处允许放牧,秋收后允许趟秋茬,雨季(6-11月)适当解牧,为肉羊生产提供必要生存条件,为生产转型提供必要的过渡空间。

     (三)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

     如果放牧是肉羊产业的生存条件,那么规模化舍饲则是实现肉羊产业升级的唯一途径,这是现代化肉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放牧到舍饲这种生产方式转变是以规模化饲料生产为基础的,必须从种植结构调整入手,建立“为加而养、为养而种、种养结合、配套生产”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力推广活秆成熟、粮饲兼用型玉米和豆科牧草的配套种植技术。按照发展计划,在行政上作为生产任务指标逐级落实,逐步扩大活秆成熟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为养羊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每年对各市县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政府在资金上予以扶持,重点解决种子问题。一方面大力推广饲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青贮和秸秆的生化利用技术、舍饲养羊技术,为全省肉羊生产提供成功示范模式,然后推而广之。规模化饲料生产和推广舍饲配套技术是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否则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当前的切入点就是在业务部门指导下,结合规模化养羊小区建设,抓好配套生产的试验和示范工作。

     (四)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建议加强对种羊企业的资金扶持,规范企业行为,解决企业生存的燃眉之急,为扎扎实实做好选育工作,提高种羊生产水平打下基础。

     2.种羊生产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增强自我生存能力。一方面由数量竞争转变为质量竞争,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经营理念。按照“三三制”的办法,即淘汰三分之一的低质羊,保留三分之一的特级羊,储备(胚胎移植)三分之一的标准羊,调整种群结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打质量牌,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方面将战略重点由单纯繁种、卖种转移到杂交生产上来,将良种繁育融入产业链条之中,走繁育与社会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将种羊下放到乡村,建设纯繁小区和杂交改良基地,生产高档羊肉,做好加工和销售工作,全面搞活经营,实现场内外两个效益互补。其次,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建议较大的种羊生产企业配套上马生物肥加工项目,利用羊粪生产有机复合肥,以收入抵销种羊饲料费用。再之,引进、掌握胚胎移植、羔羊早期超排、基因标识等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参与联合育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加强杂交生产基地建设

     杂交改良是肉羊生产由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肥羔羊转变,提高养羊经济效益一项根本性措施,为了改变目前改良中的被动局面,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目前国内杂交羊市场较好的实际情况,由协会牵头协调杂交羊的销售问题。一方面通过养羊经纪人组织销入京津等市场;一方面组织大户集中育肥,并与省内外加工企业对接,实行订单生产,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实现优质优价,拉动生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2.加快人工授精站机制转换,在政府部门扶持下所建的人工授精站应成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交给企业或养殖大户经营管理,以更新经营机制,强化管理。

     3.由业务部门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水平。

     (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杂交生产技术路线

     建议根据“以肉为主、肉主毛从、兼顾裘皮、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全省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种羊存栏数量等实际情况,确定我省肉羊产业杂交生产技术路线:

     1.根据现代化肉羊生产特点,确定我省肉羊生产的母本以现存小尾寒羊与当地羊杂交后代的群体为主,以保持着多胎、常年发情、适应性强的特点。

     2.第一父本以夏洛莱羊为主,杜波羊为辅。夏洛莱羊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肉性能、保持较高的繁殖率、突出采食能力,不足是皮质较薄,适应性较差。杜波羊皮质良好,但引进时间较短、数量有限、且后代分化较大。

     终端父本可以萨福克、道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为主。萨福克羊重点突出肉质;道赛特重点提高增长速度;德国肉用美利奴不但可提高肉、毛、皮综合性能,且保持较高的繁殖率和良好适应性。

     3.在杂交模式应用上,既要考虑发展趋势,又要结合辽宁的生产实际,还应树立特色观念和品牌意识,突出辽宁特色,打造辽宁肉羊产业的品牌。

     (七)加强羔羊育肥基地建设

     羔羊育肥是肉羊生产的中心环节,也是养羊户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阶段。抓好养羊小区建设,将群众所繁育的杂交羊组织起来,集中育肥,是规模化舍饲,集约化经营的体现。建议将羔羊育肥及小区建设任务指标逐级落实到各市、县(区),由业务部门制定建设标准,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验收,集中精力抓好试验示范工作,省局按实际完成情况给予补贴。

     (八)加强肉羊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坚持“规模适度,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搞盲目投资,不应片面强调生产规模,坚持以养定产、以销定产,以免无米之炊、资产积压,陷入困境。对重点加工企业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加工企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二是接长产业链,与农户合作建立肉羊生产基地,为企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三是研究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将主产品变成精产品,将副产品变成各具特色的主产品,全面提升附加值,走具有辽宁特色的绿色羊肉发展道路。

     (九)加快新品种肉羊培育

     引进国外品种只是我国肉羊起步阶段的权宜之计,培育本国肉羊品种,才是保持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这已是全国业界人士的共识。我省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基础良好。特别是夏洛莱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已经十余年,在全省形成一大批F2代羊群,这种羊既保持夏洛莱羊产肉多的性能,又保持了小尾寒羊繁殖率高的性能。全国著名的养羊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刘守仁院士、中国畜牧业学会养羊学会赵有璋理事长都对其给予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这是难得的品种资源和发展机会,如果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这个种群一旦流失,我省肉羊品种选育工作条件将不复存在。建议列入财政计划,由省业务部门组织实施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辽宁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李延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673-1.html

标签:农机 分析 预测 形势 产业 肉羊 辽宁省

上一篇:2006年辽宁省绒山羊生产形势分析及2007年预测
下一篇:谁阻碍了国内玉米市场“牛”市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