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2006年辽宁省绒山羊生产形势分析及2007年预测
2007-02-02   来源:中国农业网   

 
     二○○六年,全省绒山羊饲养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羊绒市场相对平稳,农民养羊收益不减。现将2006年生产形势简要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1、绒山羊产业发展平稳

     2006年末,全省绒山羊饲养量与上年持平,仍然是510万只,其中存栏343万只,出栏167万只。但羊绒产量有小幅度的上涨,达到1060吨,比上年增长1%。

     2、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由于舍饲养羊加大了饲养成本,人们必然选择饲养优质羊,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化饲养方式也逐步被广大饲养户接受,尤其是新建的绒山羊场,一开始就引用优质羊,这与以前的先组群,后改良的经营手段截然不同。低质羊淘汰力度继续加大。据调查,全省符合绒山羊品种要求的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在460克以上,比上年(450克)略有提高;种公羊平均产绒量在750克以上,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3、经济效益可观,收入稳定

     主要表现在种羊和羊绒的优质优价。优秀的高产种羊价格稳定,饲养效益稳中有升。羊绒价格从年初开始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1-9月与上年持平,10月后有所提高,饲养效益稳定。本溪地区的羊绒因其细度好、净绒率高,羊绒平均价格较高。今年上半年最高绒价达每千克480元。在舍饲条件下,一只成年母羊饲养费用在180-250元,按今年羊绒每公斤320-480元价格计算,一只产单羔产绒量500克的成年母羊,其毛利润在6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升20%。盖州地区由于绒山羊质量比其他地区好,利润较高,每只成年母羊平均年利润在700-800元。今年春季,盖州地区母羊平均价格在800-1000元左右,最高单只价格已突破20000元大关,优质公羊价格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平均价格与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丹东、本溪、抚顺等地区价格也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的种羊由于质量最好,种羊供不应求。

     4、政府重视,农牧民养羊积极性高

     2006年,辽宁政府又拨出160万专项款,用于辽东绒山羊改良项目。在总结上一年工作基础上,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形成了《06年辽东山区绒山羊改良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本溪、新宾、盖州、凤城、宽甸、岫岩、桓仁、辽阳等8个县市羊只存栏及改良情况对160万元资金进行分解调配。共调拔种公羊125只,种母羊60只;冻精54700剂,是去年的20400剂的2.5倍。

     在调配工作结束后,对八县(市)的种羊和冻精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已督促各地将包括去年在内的所有羊只落实到户,使绒山羊饲养户真正得到实惠,饲养优质羊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又形成了一股养羊热。

     二、市场分析

     (一)羊绒市场

     今年原绒上市以来,价格波动不大,从初市约60万元/吨现年底的65万元/吨,价格上涨了5万元/吨,从收购进度来讲总体还算均衡,厂家们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尽力避开集中采购,以满足需要为主,没有囤积现象。从我们辽宁原绒市场看,今年的羊绒市场和全国一样,相对比较稳定,原绒价格一直维持在360~420元千克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波动。但较上年有了小幅度的提高,大约在5%左右。

     1、2006年原绒供应减少,需求减少。据调查,由于禁牧政策,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原绒减产约1000吨,内蒙、新疆、西藏基本保持平衡,增产的只有东北三省,但由于基数小,增长部分难于平衡减产部分,整体呈减产态势,同时进口资源也没有增加。从需求看,由于年初接单时间原料价格较高,厂家相应提高了报价,受此影响客户减少了部分纯羊绒订单,或增加混纱产品订单或非绒产品订单。目前,虽难以确定减多少,从纺纱及织衫生产迹象看,减少似乎已成定局,但较2005年相比,不应超过10%。因为混纺产品(大部分是半精纺产品,目前全国已达30多万锭)对绒的需求增加较多,两者相抵的结果是2006年当年产销基本平衡。

     2、原绒采购成本和市场存量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走势。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目前加工企业收购的原绒约占原绒产量的四分之三,剩余部分大都在绒贩子手里,成本已锁定,赔钱不认可。而且清河、蠡县、同心、灵武、临河等地羊绒分梳库存不大,同时制品加工企业库存原料也不大,同往看相比也是减少,形成了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但这种矛盾会随着厂家采购方式的变化而转化,会从大到小,而不会从小到大。

     3、人民币升值和压力和国家邮品退税政策调整将抑制价格的上涨。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人民币存在升值加快的压力,同时国家将羊绒钞的出口退税率从13%调整到11%。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原料价格不动,只能通过提高售价来平衡,因为加工企业利润少得已没什么压缩空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全部涨价因素转嫁到买方身上,困难似乎大了点。如果压低原料价格,厂家回答一句话:“赔钱我不卖”。

     上面前两个因素是支持目前价格,支持价位走高的因素,后一因素是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2006年羊绒价格稳定或略有提升。

     (二)种羊市场

     由于今年国际、国内羊绒及其制品的价格一度上扬。我国原绒价格普遍好于去年同期,但增长幅度不大。我省种羊市场也因为绒价的上扬而有较大的上升,羊只的出栏数量也有所上升。

     2006年,我省种羊调出数量比上年有所上升,增长17.6%,主要销往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等省份也占有很大的份额;性别比例有所变化,母羊比例显著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政府引导农牧民种草养羊,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由于去年羊绒价格上涨,尝到了养羊的甜头,饲养积极性高涨,引种优质羊的积极性增加;三是绒山羊舍饲技术的逐渐成熟,效益稳定提高;四是随着饲养方式改革,优质种羊受到欢迎,辽宁绒山羊优势显著,引种数量增加;五是引种观念改变。由单纯用公羊改良变为直接纯繁,加快引种速度,提高引种质量。

     三、我省绒山羊发展的特点

     1、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我省现有饲养规模在200只以上的绒山羊养殖专业户1000多户(其中500只以上的有近200户)。辽宁绒山羊饲养业由山区向农区辐射,饲养方式由放牧为主向舍饲为主过渡,由粗放饲养向科学饲养转变,缓解了林牧矛盾,促进了绒山羊产业的发展。

     2、饲养方式明显变化。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继续向舍饲饲养方式转变,并且转变的强度加大

     生态保护已为广大绒山羊饲养者认同并变成自觉的行为,绒山羊舍饲已经成为绒山羊的主要饲养方式。在这一年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拿出专项资金,鼓励绒山羊饲养户舍饲绒山羊,同时也出台了引导绒山羊饲养方式的改革和相关政策,树立典型进行示范宣传。绒山羊舍饲程度加大,全省约80%以上羊只实行了舍饲和半舍饲。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由于绒山羊舍饲进程的加快,带动了饲草饲料行业的发展,目前,饲料行业的生产方向已经向绒山羊转变,且产品销售形势很好。苜蓿草的价格已经突破1500元/吨,达到1700~1800元/吨,且供不应求。

     2、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渐向舍饲方向转变

     受禁牧政策影响,舍饲比例不断提高。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160万元,在盖州、岫岩、凤城、宽甸、本溪、桓仁、新宾和清原等8县(市)建设省级绒山羊舍饲示范小区8个,各县又建设县级绒山羊示范小区16个。完全实行舍饲。目前,在全省绒山羊饲养业,用舍饲饲养绒山羊的饲养户不在少数,新开业的羊场和新组群的饲养户,大都选择了舍饲的饲养方式。

     3、辽宁绒山羊冷冻精液应用程度进一步加大

     今年是我省辽宁绒山羊冷冻精液推广力度最大,推广范围最广的一年。今年育种中心加大了辽宁绒山羊冷冻精液的推广力度,专门组织了一支推广队伍,由中心副主任宋先忱亲自带队,结合辽宁绒山羊联合育种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到各县(市)开展辽宁绒山羊冷冻精液的宣传、推广、技术培训工作。经过宣教,全省的绒山羊饲养户对辽宁绒山羊的冷冻精液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开始大规模应用。在今年的种羊调配工作会上,辽阳县和岫岩县采取不要种羊,只要冻精的态度,这说明辽宁绒山羊冷冻精液推广和应用进展有了新的突破,省外的畜牧业主管部门和绒山羊饲养户,也对辽宁绒山羊的冷冻精液有了深刻的认识,纷纷来电话询问辽宁绒山羊冷冻精液的应用情况,表示要学习这个技术并应用这个技术。有许多外省绒山羊饲养者开始购买冷冻精液搞对比试验,大多数试验已经成功。

     4、绒山羊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投资的热门产业

     绒山羊生产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风险小等特点,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纷纷投资经营。工商业户、下岗职工、城市大款、社会团体等,纷纷把投资转向绒山羊产业,作为再创业,谋求第二职业的重点项目。尤其是一些机关党政干部带头经营,促进了辽宁绒山羊产业的发展。

     5、绒山羊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于绒山羊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受益最大的产业就是草业。目前,在辽宁的盖州市,苜蓿草的单价已经突破了1500元/吨大关,达到了1800元/吨,而且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尽管价格这样高,但还有些买不到苜蓿草。其次就是饲料行业,绒山羊专用饲料已经被各个饲料生产厂家列为重点开发项目,而且市场前景相当看好。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绒山羊产业链条不完整,各环节不能协调发展,我省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各环节协调发展问题是制约绒山羊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省缺乏带动能力强的绒山羊产品加工企业,不能充分保证绒山羊养殖户的利益,对积极性缺乏调动力;即使是在全国范围内,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也不能协调有序、利益合理分配。应达到:饲养环节要加强品种选育和管理,为加工业提高优质、丰富的羊绒、羊肉、羊皮等产品;加工环节要充分体会饲养者的辛劳、育种工作的艰难。要通过不断地改进加工工艺,生产出精品、放心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再让利于饲养者;流通环节要有合理的取费,要传递市场信息,为加工、生产环节导航。只有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绒山羊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2、科技含量亟待提高

     绒山羊产业虽然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发家致富的重要出路,但像农业中其它许多行业一样,经营方式上绝大多数还依然延续着古老的放牧方法,日出爬坡,日落归家,一天一饱,秋肥、冬瘦、春死亡。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局面。这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绿化生产相去甚远。

     3、种羊市场依旧混乱,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长期存在的种羊市场混乱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生产和销售假冒违劣种羊现象层出不穷;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杂交滥配,无序改良等情况依然存在。除育种中心外,社会上出售种羊基本上没有经过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和后裔测定。加上全省尚无专门的辽宁绒山羊交易市场,绒山羊买卖极不规范、恶性竞争、欺行霸市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辽宁绒山羊的声誉,养殖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4、冻精技术普及率低,冻精生产能力有限

     冻精推广数量虽然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冻精配种中一直存在着母羊发情火候掌握不好,冻精情期受胎率不能大幅度提高的问题。追其原因在于冻精配种技术培训的面比较窄,没有深入到最基层,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人员有限,急需扩大技术普及率。随着冻精年需求量的不断提高,育种中心由于种羊有限,生产优质冻精的数量将供不应求,增加优质种公羊数量、提高冻精生产能力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育种中心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 2007年辽宁绒山羊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007年,随着饲养绒山羊的效益提高,羊绒价格上升,辽宁绒山羊产业应该是继续呈现一个发展的态势。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饲养数量增加。饲养辽宁绒山羊由于具有投资少,效益好,见效快,风险小的特点,所以,社会资金对辽宁绒山羊饲养业的投入仍在继续加大,预计到2007年底,我省绒山羊的饲养量应达到550万只,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

     2、舍饲饲养进程加快。除各地政府的封山禁牧政策外,绒山羊舍饲技术日渐成熟,饲养费用逐渐下降,绒山羊从放牧状态饲养转为舍饲圈养已经成为可能,舍饲绒山羊已经逐渐被广大绒山羊饲养者所认可,所以舍饲绒山羊的数量比重要增大。

     3、种羊的价格应与2006年持平略呈下降趋势。随着人们对细管冷冻精液认识程度的提高,细管冷冻精液的应用数量增加,低产羊的改良进程加快。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中下等价位的种羊市场。

     4、羊绒的价格应该是稳中有升的趋势。从全国的范围来讲,随着绒山羊舍饲进程的加快,饲养成本的提高,大量的低产绒山羊逐渐被淘汰,而优质的绒山羊数量是极其的有限,绒山羊的总体饲养量在减少,所以,羊绒的总产量也在减少,但国际市场对羊绒制品的需求量却在增大,从而导致羊绒的价格有一定的上涨。

     5、冻精应用必将供不应求

     由于2006年的大力宣教和应用冻精配种的良好效果,必然引起养殖户使用冻精改良中低产母羊的兴致,今年的冻精供应就已经吃力,07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的思想转变,我省冻精的社会需求量将会大大提高,预计将达到15-20万剂。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  李万波、王世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672-1.html

标签:农机 分析 预测 形势 生产 绒山羊 辽宁省

上一篇:节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依旧振荡
下一篇:2006年辽宁省肉羊产业形势分析及2007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