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预计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2007-03-01   来源:中国农业网   

  2006年我国大豆和豆油进口继续延续上一年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豆油进口量继续减少。2006年我国大豆和豆油出口则出现明显变化,其中大豆出口量较上年减少,豆油出口量大幅增加。2006年我国豆粕进出口格局发生完全改变,主要表现在豆粕进口量急剧增加,出口量继续减少,最终导致我国豆粕出口量在连续五年高于豆粕进口量之后,再次成为豆粕净进口国。预计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大豆出口量则保持相对稳定;豆油进口量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豆油出口量则会降低;豆粕出口量将会再次出现增加,豆粕进口量将明显降低,2007年我国可能再次成为豆粕净出口国。

  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

  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2827万吨,较2005年的2659万吨增加168万吨,增长6.3%,再次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饲料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其他饲料蛋白原料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饲料及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持续强劲,导致国内大豆压榨量逐年提高,是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最近两年我国大豆产量不断降低,食用大豆需求逐年增加,国产大豆压榨量明显降低,进而导致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增强,也是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当前估计2006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550万吨,较2005年降低85万吨,较2004年降低190万吨。除此之外,我国是一个食用植物油严重短缺的国家,每年需进口600多万吨食用植物油用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这也是刺激国内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逐年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油厂重组步伐加快大豆进口增加

  最近两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重组进程加快,部分因经营困难长期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的企业,被外资或资金雄厚的企业收购或租赁,这使得我国大豆有效压榨能力大幅提高。由于参与重组的大豆压榨企业大多处于南方沿海地区,几乎全部加工进口大豆,直接导致了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的增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是我国大豆压榨行业整合速度最快的一年,也是外资兼并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年。去年我国被兼并重组或租赁经营的大型大豆压榨企业有10多家。分别如下:2006年香港来宝集团兼并了钦州大洋油脂,并与山东新龙食品公司和重庆新涪食品公司的控股方达成收购协议;美国嘉吉公司在完成对东莞华农油厂的收购后,又租赁了南通宝港油脂公司,同时与阳江丰源公司股东达成了收购该公司两家油厂的协议;美国邦基公司在2005年控股日照大海油脂后,又兼并了南京华农油厂;2006年初嘉里粮油正式租赁东莞富之源饲料蛋白公司。除此之外,中纺粮油公司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拥有了三家大型油厂,分别是菏泽华瑞油脂公司、东莞盈丰油粕公司和蚌埠花园油脂公司。2006年我国油脂行业重组力度最大和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有两个:一是我国最大的大豆压榨集团――益海粮油与我国最大的精炼和小包装油生产销售集团――嘉里粮油合并;二是我国最大的两家国有粮油集团公司――中粮集团和中谷集团合并。

  2006年进口巴西大豆量首超美国

  2006年我国进口大豆来源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大幅增加,进口美国和阿根廷大豆数量明显降低,其中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2006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为1164.3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41.2%,较2005年的795.2万吨增加369.1万吨,增幅达46.4%;2006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为988.4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35%,较2005年的1104.8万吨降低116.4万吨,降幅为10.5%;2006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为622.7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22%,较2005年的739.6万吨降低116.9万吨,降幅为15.8%。

  2006年粤桂津大豆进口明显增加

  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2005年增加168万吨,但进口量增加地区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和天津三省区市。其中,2006年广东地区大豆进口量达到449.3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15.9%,较上年增加51.2万吨;广西地区大豆进口量为255.6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9%,较上年增加55.7万吨;天津地区大豆进口量为200.8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7.1%,较上年增加59.1万吨。除此之外,2006年浙江、河北、河南和上海地区大豆进口量也出现小幅增加,其中,浙江地区大豆进口量为242.8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8.6%,较上年增加31.7万吨;河北地区大豆进口量为135.1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4.8%,较上年增加11.5万吨;上海地区大豆进口量为32.8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1.2%,较上年增加6.6万吨;河南地区大豆进口量为27.7万吨,虽然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比重不足1%,但较上年增加了近两倍。

  2006年江苏大豆进口量仍然最大

  江苏地区仍是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其次为山东和广东地区,2006年这三个省大豆进口量达到1535.8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比重达到54.3%。但在2006年江苏和山东地区大豆进口量出现了小幅降低。其中,2006年江苏地区大豆进口量为623.1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22.04%,较上年降低1.6万吨;山东地区大豆进口量为463.4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16.4%,较上年降低23.6万吨。2006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出现降低的地区还有三个,分别是福建、辽宁和重庆。其中,福建地区大豆进口量为221.1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7.8%,较上年降低16万吨;辽宁地区大豆进口量为142.8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5.1%,较上年降低15.5万吨;重庆地区大豆进口量为27.3万吨,较上年降低6.9万吨。

  预计2007年大豆进口超3000万吨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归根到底是由于国内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植物油和畜禽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进而带动国内大豆压榨量不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将达到3680万吨,较2005/2006年度增加210万吨。在国内大豆产量连续两年出现降低、国产大豆压榨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将继续增强,必须通过增加大豆进口量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预计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会超过3000万吨,甚至更高的水平。2006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的重组过程基本完成,2007年大豆有效压榨能力将明显增加。加上新上大豆压榨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使得2007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继续提高,这也是预计2007我国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新项目陆续投产使大豆进口增加

  最近两年我国新上大豆压榨项目虽然明显减少,但仍有不少项目在去年和今年陆续竣工投产,使得我国大豆压榨能力仍在不断增加,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也将会继续增加,这是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的一个重要保证。2006年我国共有四家大型大豆压榨企业竣工投产,分别是营口富虹油脂、南通嘉吉公司、张家港江海粮油和广州植之源新厂,日压榨大豆能力接近1.5万吨,年可加工大豆450万吨。今年1月18日青岛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压榨大豆6000吨的油厂举行了开业庆典。设计日压榨大豆能力为5000吨的九三油脂集团防城港油厂也计划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此外,既能加工大豆又能加工菜籽的重庆油脂公司盐城油厂和江苏民康油脂公司新厂也将在今年建成投产,合计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1.3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可以达到400万吨。

  2006年我国大豆出口量略有降低

  2006年我国共出口大豆37.9万吨,较2005年的39.6万吨降低4.4%。尽管去年我国大豆出口量出现降低,但进口我国大豆的国家众多,全球总计有4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我国大豆。其中,进口大豆数量超过1万吨的国家共有5个,分别为日本、朝鲜、美国、韩国和越南,这5个国家总计从我国进口大豆34.5万吨,占我国大豆出口量的比重达到90.8%。日本是进口我国大豆数量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共对日本出口大豆15.1万吨,占全部大豆出口量的39.8%;对韩国出口大豆7.3万吨,对美国出口大豆4.2万吨,对越南出口大豆4.3万吨,对朝鲜出口大豆3.5万吨。

  2007年我国大豆出口将保持稳定

  最近三年,我国大豆年出口量都超过了30万吨,在我国大豆出口历史上处于相对较高水平。2005年我国大豆出口量一度达到39.6万吨,创下我国大豆出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由于我国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我国出口的大豆主要用来制作豆制品,具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出现大幅增加和大幅降低的可能性都不大,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我国大豆出口量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计2007年我国大豆出口量将在上年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5625-1.html

标签:农机 将继续 增加 进口量 我国 预计

上一篇:预计2007年我国豆粕进口量将明显下降
下一篇:当前鸡蛋市场分析与后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