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拖拉机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2009-10-29   来源:中国农机设备总网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业发展始终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机械化标志的拖拉机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大有可为。

  在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农机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拖拉机市场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惠农政策推进效应明显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从2004年起到现在已经实施3年了,中央投入的资金规模由2004年的7000万元、2005年的3亿元、2006年的6亿元,到2007年的12亿元,补贴资金连年翻番,这种不断巩固、加强的政策支持,大大推动了我国的农机化进程。由于各项政策能够真正体现在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上,激发了用户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由2004年的16个省66个粮食大县,增加到目前的1716个县(场),覆盖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

  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19亿千瓦,增幅为5%。截至2006年底,全国农业机耕、机播、机收程度分别为51.4%、32.6%、25.6%,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38%,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正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跨越。

  政策的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地方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大中型拖拉机作为主要耕作动力,连续4年高速发展,2006年首次突破20万台大关;2007年上半年,大中拖社会保有量达到170万台以上。

  节能产品主导趋势呈现

  随着油价的持续攀高,节能型拖拉机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节能改造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从政策面上看,节能产业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也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从市场上看,一些企业通过对拖拉机的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进行技术升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措施降低油耗,逐步将成熟的节能型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通过培训使用户掌握合理使用发动机功率、选择轮胎和轮胎气压等技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油耗;部分地区的用户出于适用效率和减少油耗考虑,将大中拖作为小拖升级换代的首选。从产品走势上看,由于节能型拖拉机既能节约能源,又能获取较大收益,满足了用户经营的需求。节能型拖拉机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产品的发展方向,继而成为拖拉机产业继续成长的动力。

  科技含量支撑产业发展

  拖拉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支持。作为农业和农机生产大国,我国的拖拉机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加大科技含量,提升制造水平,是当前拖拉机产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我国拖拉机制造企业要结合用户需求、优化产业链条、满足农艺要求,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服务“三农”、满足用户。

  一是加大技术投入,根据农艺需要,增加拖拉机产品的功能,提高拖拉机产品的配套范围,拓展实用领域,满足用户耕种收的需要。

  二是瞄准行业的国际走向,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需要的大中拖,以提高技术水平为重点,以产品成套为目标,加大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等先进技术在产品上的应用,推动农业装备向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实现农业装备的技术升级、结构优化。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形成技术创新。政府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拖拉机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市场、产品、用户并重互动的格局,加强技术创新,尽快开发出先进适用的高附加值拖拉机产品。

  同时,我国拖拉机企业应利用世界农机科技资源与智力支持平台,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担当起振兴我国农机工业的重任。

  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政策导向、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将有规律地进行转移,为此,我国拖拉机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位势,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2487-1.html

标签:农机 广阔 空间 发展 产业

上一篇:国内大型拖拉机发展趋势
下一篇:国内拖拉机行业发展和产品质量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