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振邦在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02-21   来源:北京农机化信息网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总结2011年农机化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农机化发展形势,部署2012年工作重点,推动全市农机化科学发展。

  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2011年农机化工作成效显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指导下,全市农机各部门紧密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和工作布局,层层抓好落实,农机化各项工作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2亿元,新增总动力9.69万千瓦,新增机具7700余台套,保温被80万平方米,果蔬保鲜库1.5万平方米。大型、先进、适用、高效能的农业机械进一步增加,对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和保温贮藏、畜牧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提高。二是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比201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特别是玉米机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机收面积达到131万亩,占可机收面积的75%。三是农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机教育培训进一步发展,农机化信息服务不断完善,农机用油有效保障。社会化服务组织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农机大户、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拥有的大型、先进、适用机械数量快速增加,作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农机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断增强,农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11年全市共发生一般农机事故12起,死1人,伤2人,未突破安委会下达的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农机事故受伤人数、损失总额明显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一年来,全市农机各部门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过程中,全市各部门紧密围绕中央部署,积极完善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为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根据全国农机化“十二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北京市农机化“十二五”规划;出台了《贷款购置农业机械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统颁条款中增加了农机综合保险条款,首次将农机保险列入到政策性保险中。制定了一系列农机设备和农机作业地方标准,《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将农机事故纳入到救助范围,促进、保障农机化发展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2.深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比2010年增长了14.5%,补贴范围覆盖全市13个涉农区县,受益农户达1.9万多户。落实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全市农机部门紧密围绕北京农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了机具购置和装备的重点,2011年用于购置设施农业装备的资金6047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1750万元,占总资金量的比重增加了7.7%;用于畜牧水产养殖的资金1079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196万元,比重增加了0.5%。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重点产业的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机械作业能力持续加强。

  积极探索鼓励老旧机具报废的新机制,引导农户购买先进、节能、低排放的适用机具,对使用了10年以上的老旧机具,农户愿意报废的,在申请农机购置补贴时优先考虑,加快了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2011年共注销老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500台,引导870台老旧机械退出作业市场,更新小麦收获机113台,大型、先进、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进一步增加。

  继续加大对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过程中,全市农机各部门能够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对国家补贴购置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启用了新的、专门号段进行注册登记和牌证发放,强化了对补贴机具的监督管理,方便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农机补贴购置工作的监督,增强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3.把握关键,突破难点,全力推进农机化协调发展

  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狠抓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关键环节的农机化作业,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扶持力度,在稳定粮田机耕、机播和小麦机收水平的同时,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分类别、有重点地增加玉米收获机数量,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强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2011年新增自走式玉米收获机279台、大型青贮机8台,新增玉米机收面积32万亩、新增青贮玉米机收面积5万多亩,机收率比2010年提高了18%。通州、顺义、海淀三个区县玉米机收水平突破了85%,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加快了对设施农业新型设备的试验研究和技术储备,试验示范了声频助长、智能控制、等离子种子处理机等20多种设施农业发展急需的装备和技术。展示推广了带回收、带脱粒装置的新型玉米收获机,为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了储备。

  4.强基础,增实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

  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让基础好、技术高、服务强的服务组织,优先享受购机补贴政策,2011年购置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81.4%向合作社、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作业能力,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的机耕作业占到全市的82.7%,机收占到35.1%,机播占到25.3%,已经成为京郊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加强基础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基础建设项目,房山区已经完成了3个大型服务组织3100平方米的场库棚建设,大兴、顺义还有1.13万平方米正在施工,今年上半年将全部竣工,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5.整合资源,强化支撑,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继续深化农机安全生产联系会议机制,2011年首次把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纳入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农机安全生产列入了区县政府部门责任制考核指标中。六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紧密围绕农机安全隐患治理、执法检查、宣传教育等开展联合行动。

  紧密围绕安全和谐发展的理念,严格把好行政许可、检验和考试三个关口,全面实施免费管理、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三项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加大牌证管理和安全检查力度,全市共开展农机田间执法检查2556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437起,从源头上强化了农机生产安全管理。

  认真组织落实农机政策性保险,全市共有2187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参投了农机政策性保险,财政补贴保费29.9万元,农民自付保费8.5万元,投保金额累计约2.5亿元。积极组织协调,为7台发生事故的投保农机开展了理赔工作,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机作业事故损失风险。

  6.加强培训,力求实效,人员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围绕人才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农机化培训中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农机补贴政策相结合,培养了一批掌握维修、操作技术的实用人才,367名合格者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与执法检查相结合,全市共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培训63期,1235人次,培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949人;与农机化项目相结合,举办了首期农机经理人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理人,56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与创先争优相结合,100多名村民获得了14项新技术及相应机具装备的正确使用知识;与视频网络相结合,对重点行业农机化视频资料进行系统化完善,开展网上网下培训。通过生动、形象的培训教育,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拓宽了技术推广人员的视野,机手的驾驶操作能力明显提高,为推进农机化整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市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农机手辛勤劳动、默默耕耘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农业局,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农机化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农民机手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认真分析,正确把握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

  总体上看,近几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卓有成效,农机化发展形势喜人。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为农机化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央、市政府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为农机化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首都功能定位对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大力发展农机化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了农业发展对机械作业的依赖性,全市农机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农机化发展中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要加快农机化科学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准重点,找出关键,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进一步巩固农机化发展的好形势。

  (一)优化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是当前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工作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农机装备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大型、先进、高性能机械数量显着增加,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装备水平显着提高。但是,整体上仍然很不均衡。

  从不同产业看,除玉米收获机械外,粮食生产耕、种、收环节的大宗农机产品整体上已经满足农机作业要求,需要加强对施肥、灌溉、植保等管理环节的高质量、高档次机具的补充。另外,部分拖拉机、小麦收获机、播种机已经过于老旧,需要逐步更新换代。畜牧养殖中饲料加工、饲料投喂、粪便清理、环境控制、产品收集五个环节整体机械化水平不高,用新出台的标准初步计算,全市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不到40%,尤其是饲料投喂和粪便清理两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5%和4%左右。专门用于农业设施内作业的精播、移栽、深耕、节能等农业机械设备还比较缺乏。

  从区域分布上看,粮食生产部分区域的机具数量已经基本满足,以顺义为例,粮食生产耕种收各个环节的机械数量整体上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本区域的作业需求。但是,延庆、大兴等区县的玉米收获机还需要进一步补充。

  从机具种类上看,传统的小型、旧型、单一作业机具多,适合规模化作业的大型、新型、高性能的复合作业机具少。

  要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农机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深入调研现有机具状况和产业发展对农机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农机装备发展目标,以购机补贴政策为引导,推动各产业、各环节农机装备协调发展。

  (二)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是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组织化程度不高是限制机械充分发挥效用的关键。尽管从整体上看,一些机具的数量已经能够满足作业需求,但是在农忙季节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机具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农户购用机具分散,缺乏规划和组织,机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

  农机服务组织是未来农机作业的主力。要从前瞻性、全局性来看待这个问题。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客观因素,比如说,我们连片种植的规模还达不到大型农机作业的要求,这个问题在土地机制没有得到大的改变之前,我们只能通过推进大型服务组织流转承包土地、签订作业订单等方式逐步实现。

  当前,要重点加强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模式的探索优化,要把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公益性服务体系的重要延伸,通过规模化、社会化农机服务来实现我们公益性体系应该承担的部分推广职能。

  (三)加强公益性服务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机化工作的根本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从我市情况看,公益性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当前难以将管理、技术和服务深入落实推广到生产一线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有多个区县的农机推广站同时挂有农机研究所的牌子,其技术推广职能并不突出,缺乏推广经费,许多推广站、研究所的工作以小型机具改造为主,没有或很少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区县监理还存在身份不统一,既有公务员编制,还有事业编制,管理上有归农委管理的,有归农业局管理的,还有归中心管理的,对工作协调、任务执行和执法检查造成较大影响。

  人才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第一资源。缺乏合格的人才,再好的装备也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从全市农机系统现有人员组成上看,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仍然是限制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全市农机推广系统为例,市级推广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8%,区县技术人员比例不到40%。公益性农机推广机构、农机化学校和农机监理机构中40岁以上人员超过了50%,具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到20%,有些区县的推广人员甚至全是初级以下职称。农机服务组织、维修企业的人员状况与此相似。人员结构老化,技术水平低,工作主要靠多年累积的一点经验,接受新产品、新技术慢,观念陈旧,是目前全市农机系统中面上存在的问题。

  因此,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农机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要依托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对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稳定和壮大基层农机化科技、推广人员队伍。

  (四)加快农机化技术创新与推广是发展农机化的根本出路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是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目前,农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储备滞后,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以设施农业为例,由于高效设施农业所需的农机品种规格多、需求批量小、研制难度大、生产利润低,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已使用的一些机械设备也普遍存在功能少、适用范围不广、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很多环节仍依赖人工。

  农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中另外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有成果、没推广”,研发的许多成果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难以在生产实际中产生效益,这很大程度上与农机同农艺、水产、畜禽养殖技术结合研究不够,适合实际情况的建设规范、技术规范和装备配置规范等比较缺乏有关。这既制约了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又浪费了大量的人、才、物力。

  加快农机化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强化推广应用,将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遵循农业科技的规律,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技术推广,规范作业标准,提升作业质量。

  认真分析当前我市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不只是“钱”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思想问题,观念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尽快解决,就需要大家结合实际,深入思考,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进行大胆实践。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农机化工作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加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使机械更有效的发挥支撑作用。

  三、鼓足干劲,扎实做好2012年农机化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推动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对于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2年北京市农机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立足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着眼于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监督,全面提高农机作业水平、装备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2012年北京市农机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农机动力8~10万千瓦,使农机总动力稳定在300万千瓦左右;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保持在98%以上,玉米机收率提高到80%以上;着重提高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机械化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组织新的发展模式,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强化农业机械生产全过程监管、全范围监管和全方位服务,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全面推进北京市农机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2012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做好农机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当前,农机化已经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作中增加了许多新任务,会面临一些新情况,遇到一些新问题,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才能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改进工作,提升水平,进一步把握和提高各项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局农机处、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和农机监理总站已经制定了今年的农机化工作调研方案,重点对全市农机推广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和机具在用状况等开展调研,为下一步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为加强老旧机械管理、完善安全监管模式掌握实情、找准根源,确保制定出台的办法措施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基层需要,务实管用。

  市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调研方案,做好调研工作的组织。各区县要紧密围绕市里的调研重点,配合做好人员组织、数据整理等工作。要结合本区县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实际,确定本地区的农机化发展调研课题,进村入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前瞻性。

  (二)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

  继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紧密围绕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扩增补贴机具种类,优化补贴购置机具结构。市级各部门要按照政策要求,加强市场调研,优选实用机型,加强对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新型、环保、节能机具的购置补贴力度。各区县要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认真做好购机需求调研,摸清产业发展对装备的合理需求。

  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及财政部加强补贴政策实施监管工作的要求。市级各部门要依照职责,进一步完善规范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强化责任意识,深化服务理念,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区县要加强调查摸底,确保将机具补贴给有需求、懂技术、能作业,愿服务的农机户;在操作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办事,阳光操作,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要把对机械的管理作为本部门的首要职责,切实加强补贴机具的监督管理,确保领取、使用机具的农户与前期申请、审核的相一致,杜绝擅自倒卖机具的现象发生,保证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再一次强调,对监管不力、措施不到位、发生违规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定要追究领导责任。

  (三)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努力推进农机与农艺、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要充分发挥在京科学技术资源优势,充分利用首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新企业等资源优势,联合开展农机研发、鉴定、检测和监测工作,搭建技术研发和鉴定合作平台,做好农机化先进技术的储备;充分利用首都的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农业展示基地网络,深入融合,取长补短,逐步搭建覆盖全市的农机示范和推广平台,加快农机化科技新成果的转化。2012年要重点做好与市级种子基地、农业技术推广基地、植保基地展示示范对接项目。

  在稳定小麦、玉米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要从机具选型入手,着重于适用机型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提高灌排、植保打药和施肥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2012年,将首先在大兴、顺义和密云开展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核心示范区的建设工作,组织农机、农业技术推广、植保等部门开展联合攻关,优化技术方案,规范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明确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机械作业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其他区县也要积极参与,加强学习,加快推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市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要紧密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种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畜禽水产养殖发展重点,着重加强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12年,要重点推广设施耕整地、土壤处理、育苗移栽、环境控制、植保打药、废弃物处理、轨道运输等先进机具及综合配套机械化技术;进一步优化创新农田深松及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机具配套模式,扩大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加快高效植保机械化、种子生产加工一体化、畜禽废弃物机械化处理和水产养殖机械化集成技术在大型农机服务组织内的推广应用,加大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调度农机信息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全面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各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四)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

  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补贴倾斜、示范推广等多种措施,让合作组织优先享受购机补贴、贴息贷款、政策性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市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服务组织扶持政策的研究,细化扶持服务组织发展的措施,优化服务组织的布局。各区县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经理人、技术骨干开展专门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培育发展一批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后劲。要继续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农机作业用油。要做好农忙时节农机调度,组织好农机抢收和农机流动作业,不断开拓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促进农民机手增收。

  今年上半年,保护性耕作基础建设项目支持的大兴、顺义、房山的10个服务组织的基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后,市、区两级农机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这些骨干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在机具补贴购置、技术推广、人员培训上适当倾斜,在规范管理上进行引导,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服务组织在技术、机具、服务上的优势。

  (五)确保农机生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要充分利用农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机制,与公安交管、安监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与工商、质监部门定期深入农机生产、经销、维修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纠正和查处违法从事生产、销售、维修农业机械的行为。从今年开始,要把联合执法作为常态,不但在重要农时加强执法,更重要的是加大日常执法的检查力度,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要深化和规范农机免费管理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摸清底数,规范手续,主动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牌证核发工作,做好农机检验,坚决做到不符合规定、检验不合格的机车不予办证上牌,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不予核发驾驶证,加强重点环节、关键细节的分析和把握,从源头上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要进一步强化“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建设,做好第四批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县评检查和考评工作。要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做好第一批全国示范窗口和示范岗位标兵的申报和考评工作,在全市营造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督导。区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行政村、行政村与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手之间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本辖区农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不突破。要认真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安全生产督导,做好“跨区”作业机械的安全服务和监管工作,排查事故隐患,督促改正违规操作行为。积极联合农业技术推广、蔬菜种植、植保、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等部门,共同探索新型设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模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农机化高素质人才

  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向权责法制化、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设备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农机监理业务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要按照国务院52号文件对农机化推广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强机制创新,加强对区县体系建设的指导,突出公益性推广职能,积极争取各方面对农机技术推广在人、财、物上的支持,进一步整合科研和示范推广力量,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推广体系。

  要进一步增加投入,逐步充实和改善农机教育培训设施设备条件,更新教材、教具,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和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育培训手段,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能力。要着力加强农机化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着力打造熟悉农机培训教育特点,了解农民需求、掌握现代知识技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突出培训特色,继续采取“政企联动”的方式,以补贴机具生产企业为依托,以新购机农民为重点,加强技术指导,加快农机实用人才培养。要通过项目带动,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重点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以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为目标,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为生产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人才队伍。

  (七)加强宣传和信息服务,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努力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搞好农机化新闻宣传策划,在重点时段、重点媒体掀起农机化宣传高潮。总结春耕、三夏和三秋期间信息服务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做好作业机具供应和作业需求信息服务,提高作业机械的组织水平,农忙时节组织引导作业机械合理流动、高效服务。

  (八)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农机作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农机化发展必需与相关农业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对外,全市农机系统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协同配合,形成共同做好农机化工作的合力。要从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强化农机与农艺、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的融合。对内,要坚持系统内部上下联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和指导帮助,优化资源配置,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农户,要加强主动服务的意识,深入农户、深入田间了解农业生产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系统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选准、用好人才,古人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要想干好工作,取得成效,要选好人、用好的人。要想打开工作局面,就得转变作风,就是要我们农机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需解放思想,强化思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文明高效,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确保农机化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加快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同志们,今年农机化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切实抓好农机化工作,力争农机化生产水平、服务能力、队伍建设和安全生产上都有新的更大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1362-1.html

标签:农机 工作会议 讲话 全市 农业局 局长 北京市

上一篇:农机事故一半以上由误操作引发
下一篇:福建省农业厅郭跃进副厅长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