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喜看夏粮“十连丰”――求解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的路径
2013-06-27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李力 乔金亮)   

  科技强 单产高

  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单产的三因素。“如今,主产区的大多数农民都运用了播后镇压、浇越冬水和‘一喷三防’技术,深耕深松、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等集成、高效、规范技术达到推广应用。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亩穗数略增,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教授说,得益于这些技术措施,今年夏粮单产将提高1公斤以上。

  麦收隔年墒,今年夏粮丰收与去年小麦秋播的好底子密切相关。去年秋末麦播时土壤底墒普遍充足,大部分麦田做到了适期足墒播种。小麦播种以来,农业部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在关键农时季节发布8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0多个工作督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生产一线,大力推广防灾增产关键技术,深入推进小麦高产创建,落实2300多个小麦万亩示范片,率先落实防灾增产关键技术,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麦收前夕,在山东省无棣县“渤海粮仓”核心试验区内,4个“智慧稻草人”在麦田里站岗放哨,全天候对麦田土壤温湿度、大气温湿度、光照度等气象要素进行智能检测。该县农业局局长于清勇告诉记者,选取了40亩中度偏重盐碱地,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并种植“小偃81”优质小麦新品种,创下中度盐碱地种植小麦成功并获高产的纪录。

  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成为今年农业科技支撑的亮点,提及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广才向记者表示,高产创建可以发挥科技整体优势,推广普及先进农业技术,从而获得大面积稳产丰产。2012年,全国仅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就达到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公斤至500公斤,相比全国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

  措施实 基础稳

  “秋冬季抓药剂拌种,春季抓苗期病虫基数监测,中后期抓‘三病三虫’的防控。”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介绍,今年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投入规模化防治组织近万个,投入人员50多万人,累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77亿亩次,覆盖率达到30.3%。

  配方肥可使粮食增产10%,肥料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去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部依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工作,采取“百企连百县”的方式,进行产需对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农业部门提供配方、肥料企业按方生产、农民凭建议卡施用的良好格局。

  尽管今年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但此前北方冬麦区旱情一度持续发展。针对此,农业部于4月启动农业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派出督导组,分赴夏粮主产省区,开展“抗干旱防病虫保丰收”督导活动,成功促进了苗情转化。近年来,农业部逐步探索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服务模式,让农民小麦田管更科学。

  “如今,沟渠整修了,机井也多了,最重要的是浇水方便,合闸出水,浇一亩地十来块钱,省力不说,费用也省一半。以前一亩小麦产量也就800多斤,现在浇够浇好三次水,能打近1000斤。”眼看已丰收到手的小麦,河南省西平县仪南村村民赵军满是喜悦。

  近年来,农田水利、测土配方等农田基础投入更加完善,夯实了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

  今年粮食生产迎来了开门红,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全年粮食总产的大头在秋粮,要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任务依然艰巨。随着粮食生产的起点越来越高,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社会重农抓粮的决心不能有丝毫松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98-1.html

标签:农机 路径 粮食 我国 连丰 夏粮

上一篇:破冰农民贷款难政府银行农民需三头并进
下一篇: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