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对粮食生产大县河北省藁城市的调研
2013-07-05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孙世芳 乔金亮)   

  “浇一次水,原来要40立方米水,现在只要20立方米,一年仅水钱就省了300多元。”在藁城市贯庄村,采用微灌技术的村民薛高军告诉记者。据介绍,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避免了大水漫灌,每次浇水由40至50立方米降为20至30立方米,还节省了漫灌所需的垄沟隙缝,比原来多利用10%的土地。

  不过,由于一次性投入较大,不少农民的浇水习惯还在转变中。王志辉分析说,投入主要在于加水泵,还要布局地下主管道和地上喷带,各项成本摊到每亩地将近600元。为加大推广力度,去年起,石家庄市财政投入400万元,每亩示范补助300元,占到成本的一半。

  李瑞奇说,“我国水资源短缺,华北地区尤甚。小麦耗水量占河北农业总耗水量的70%,而河北省人均水资源仅为31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208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因此,河北小麦管理的核心是节水。全省小麦生育期内,如果少浇两水,可节水35亿立方米,相当于1140万人的年均用水量”。

  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推广集合了现有农艺、生物、工程三大节水技术形成的小麦节水稳产八大技术,包括选用节水品种、小畦灌溉、不浇返青水、推迟春一水等。据统计,全省有2000多万亩小麦在去冬和今春少浇一水,节水21.5亿立方米,仅浇水成本就节省8.6亿元。

  农机服务社会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谁来防病治虫”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难题。拥有众多植保机械的合作社成为主体

  “如今已是机手种地。农机手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麦生产的质量、相关技术的到位程度。”一见到记者,藁城市农机局副局长李位辰就亮明观点。据介绍,藁城是2公斤喂入量的小型收割机发源地,近年来,藁城农机具大型化趋势明显,220多万千瓦的农机总动力、80万亩耕地,单位面积农机动力居全国前列。今年,藁城外出跨区作业农机达千台以上,平均每台农机能从外地挣回3万元。

  廉州镇石井村村民田忠林今年46岁,是个拥有520亩小麦地的种粮大户。他说,不仅收割,整地和植保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也开始被农民接受。“论整地,大马力农机整地质量高,有效打破犁底层,保墒增产效果好。论防虫,旱田自走式喷雾器一天能喷150至200亩地,效率是背负式喷雾器的10倍。由于种植面积有限,自己投入并不现实,而农机社会化服务只需要一个电话。”田忠林说。

  “我种了9亩小麦,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每到小麦除草、防病虫时,都要回家两天打理庄稼,一天就少挣150元。现在,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务。防病虫每亩只要18元,包括农药钱和服务费。”农民梁国霞表示,常年在外面打工,今年与当地的丰谷种植合作社签订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委托协议,解除了后顾之忧。

  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工最多、强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谁来防病治虫”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难题。拥有众多植保机械的合作社成为主体。

  丰谷合作社理事长赵俊刚说,“我们与服务对象都签有合同,约定了目标效果。合作社统防统治喷施农药次数比常规管护少2次左右,亩均节约成本30余元,比农民自防田增产26公斤”。据介绍,合作社有10个机防队,50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一批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日作业面积可达1万亩。

  深松整地是保护性耕作的一项基础性技术,对培育地力很有用。李位辰说,今年藁城计划深松作业10万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碎秆、旋耕、播种一次完成,每亩仅花110元,节省作业费30元,可以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和肥力,亩均增产小麦25公斤。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每亩地增收约100元。

  “2012年,河北省利用农业生产资金4000万元,补贴深松整地作业160万亩,保护性耕作对夏粮增产贡献很大。”农业部农机化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思华说。目前,全国保护性技术应用面积已突破1亿亩大关,实现了由北方旱作区为主向南方地区、由小麦为主向多种作物的拓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74-1.html

标签:农机 调研 河北省 粮食

上一篇:涉农保险如何围绕服务农民做文章
下一篇:政策助力,现代农业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