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现代农业建设有必要研究解决的六个问题
2013-07-16   来源:黑龙江日报(作者:于佩常)   

  我省耕地面积大、土质好,有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的耕地2.1亿亩;水、热、光照等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有效积温2000~3000摄氏度,日照在2200~2900小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全省粮食总产超千亿斤以后,开始进入了由传统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折时期。紧紧抓住国家在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历史机遇,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既要给全国农业发展作出示范,又要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走出一条符合黑龙江特点的新路子。近期目标,应当是通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和现代装备、技术的应用,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00亿斤,农业内部各业协调发展,农民收入达到全国上游水平,主要农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农业的高产出、农民的高收入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前有必要研究并解决好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破解土地流转难题,推进生产经营体制创新

  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是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相应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土地等生产要素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走向相对集中进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从理论上说,它已经涉及到农业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因此,它是与现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体制。到2012年底,我省已办起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29098个,入社成员28.5万户,带动农民120万户,土地流转4446万亩。其中农机合作社797个,全省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91.2%。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民合作社多数运作不规范,真正发挥作用的只占37%,能提供产供销全程服务的不足20%,土地规模经营还不到总耕地面积的1/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合作社内部来说,主要是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低;从合作社外部来说,主要是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障碍较大,这使得一些大型农机合作社因为自有耕地不足而无法正常经营,主要靠代耕挣钱难以为继。如果说,合作社的经营和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各类培训、聘请能人、由乡镇提供经营和技术服务等途径得到解决,那么,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障碍问题就显得复杂得多了。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问题,表现为“离农”与“恋农”的意愿冲突,实际上还是对带地入社(入股)存在种种顾虑。一方面,对合作社经营前景看不透,有的还持怀疑态度,担心入社吃亏;另一方面,对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不托底,怕把土地流转出去,以后会得不到补贴等优惠。因此,很多合作社都以转包或租地为主,而且都是一年一包或一年一租,春天就要兑现租金。农民最讲实际,很多事情不“见上”是不认可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让农民看到合作社的经营实力和经营前景,而那些自有耕地较少的合作社恰恰因此而经营效果不佳。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问题。破解这个“两难”问题,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农机合作社兴办初期,可以先购置规模小一点或中等规模的装备(比如三五百万元的农机具),经过两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之后,再扩股扩规模。其实像克山仁发那样办得好的合作社,也是有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这样解决土地流转的难题就比较容易了。当然,土地流转的方式很多,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都可以,目的是相对集中连片,以适应大机械、大水利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扶持农机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不应仅限于千万元投资的大社,可以对有发展前景的小社逐年分期予以扶持。另外,对现有合作社,应区分情况,用二三年时间,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力争不让一个办起来的合作社垮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47-1.html

标签:农机 解决 问题 研究 必要 建设

上一篇:我国食品机械行业迅速发展 朝着国产化的方向前进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工程机械企业或进军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