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棉花种植进入高成本时代 棉花“结”依旧难解
2013-07-24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杜芳 瞿长福)   

  内外差价:纺企承受压力加大

  临时收储政策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纺织企业。“国内的棉花基本只能买中储棉的。虽然中储棉抛储价格每吨19000元比收储价便宜,但是仍然比国外每吨高出5000元左右。巨大差价让企业难以承受。”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说。

  据了解,进口棉花需要配额,否则就要交纳滑准税,而且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拿到配额。

  “我国的棉纺织企业很大部分市场在国外,内外棉高差价让企业承受这么大的原料成本,怎么和国外企业竞争?纺织企业就怕高差价。”湖南银太纺织集团董事长黄维新说。银太纺织集团有自己的纺纱厂,但是近几年他们不得不去购买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棉纱。“人家的棉纱12000元一吨,我们的棉花19000元一吨,进口棉纱比我们本国的棉花还便宜。棉纱进口不受限制,产业链条严重倒挂,直接冲击棉纺企业。”黄维新说。

  湖南一些小纺织厂依靠紧邻的广东市场“自救”。他们只能收到一些品质较差不能入储的棉花,但这种棉花可以纺成竹节纱做牛仔裤。多数小企业先做一部分样品到广东市场,卖得好,厂子马上加紧生产。他们往往反应灵敏,因此能坚强地存活。

  湖南华昌纺织集团因为依托合作社,企业产业链比较完整,利于消化某些环节的成本,另外,企业依靠做国际贸易,外棉内棉套期保值等方法来克服困难。

  资金问题是让张燕和许多棉企头疼的问题。“这个行业越困难银行越不支持。有些小纺织厂很难贷到钱,他们有心升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但是缺少资金。”张燕说。

  山东恒丰集团是在棉花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他们避开纯棉制品,运用高科技研发出新型纤维。“现在新型纤维在市场很受欢迎,有些纤维表现出比棉花更为优越的性能。”恒丰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恒丰只有20%至30%用棉量,而且大多是品种好的澳棉,棉制品主要面向附加值高的高端市场。

  我国每年约有5000多万农村劳动力直接参与棉花生产。我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我国的棉花产业对国内国际都是一个沉甸甸的产业,需要更多的支持,更细化的措施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420-1.html

标签:农机 棉花 依旧 时代 成本 种植 进入

上一篇:广西农垦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观察与前景分析
下一篇:2013年上半年主要农机产品销售冷热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