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全程机械化 节本又增收
2013-08-20   来源:广西日报(作者:邓萍 黄群)   

  这几年,我区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600万亩左右,2012/2013榨季甘蔗产量7500多万吨,产业规模连续20年居全国老大地位。但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特别是甘蔗种植和砍收两大环节,仍主要依靠人力、畜力作业,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因而,加速提高我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是增加种蔗效益的关键所在。

  广西农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近年来对甘蔗生产现代化发展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7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广西农垦调研甘蔗机械化生产工作,指出广西农垦拥有土地、技术、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发展甘蔗良种良法、甘蔗全程机械化及甘蔗节水灌溉等现代化生产大有可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西农垦率先实现甘蔗生产农业机械化也寄予厚望,要求农垦先行先试,在集成应用上下功夫,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提高农机化水平,争取当好全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排头兵。

  1 “一条龙”作业大显身手

  7月份,正值甘蔗快速生长的季节,在广西农垦金光农场友谊分场,连片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绿浪”。分场副主任刘良军欣喜地说,2012/2013榨季分场新植的甘蔗中,有1/3是机械种植的。机械种植的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多、均匀,长势好!

  自2008年开始,广西农垦确立金光、新兴、良圻3个农场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示范单位,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土地集约经营优势,引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积极开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工作。

  垦区重视试点单位的甘蔗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土地整理等项目支持,实施土地连片调整,扩宽机耕道路,加强排灌及抗旱设施建设,为机械化作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每年通过农场和糖厂出一点、职工自筹一点等方式,不断加强机耕道路建设。各农场建有农机维修网点,能及时处理农机故障。

  围绕甘蔗主产业,广西农垦着力于甘蔗生产的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探索。对职工承包的土地进行重新调整,按机械化作业要求对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平整。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将种植行距适当拉宽为1.2米,在种植甘蔗品种上,注重引进抗倒伏优良品种,适应甘蔗机械作业;实行连片机耕、连片种植、连片管理、连片砍运,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目前,垦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25.4万千瓦,共有大型甘蔗联合收获机械19台套,率先从国外引进凯斯7000型甘蔗联合收割机和凯斯4000甘蔗联合收割机。仅南宁市郊的金光农场,就拥有资产近3000万元的机耕、种植、中耕培土、蔗叶还田、采收等各种甘蔗机械及配套机具508台,全场5万多亩甘蔗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机收效率比人工提高300倍以上,成本是人工的54%,机种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

  2 全程机械化仍遇“瓶颈”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试点示范区外,广西农垦甘蔗生产只有耕作机械和中培土机械发展比较成熟,机械种植和收获仅处于试行阶段,甘蔗种植和砍收两大环节,仍主要依靠人力、畜力作业。追根查源,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以下几方面: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351-1.html

标签:农机 节本 全程

上一篇: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开展改革与建设试
下一篇:突破现代农业要素瓶颈的“姜堰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