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营 赢在品牌
做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发展家庭农场最关键的环节,必须依靠特色和品牌打造卖点
湖北、山西等地的很多家庭农场主反映,虽然他们的农产品收成好、质量高,但是因为运输路途长、包装成本高、超市门槛高等原因,很难在超市里占据一席之地,更难卖出个好价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家庭农场只是一个“壳”,经营家庭农场,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农业项目。如果还仅仅生产“大陆货”,就没有竞争力。
经营家庭农场需要做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必须搞好特色经营,要靠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产品赢市场。
各地的家庭农场虽然初具规模,但很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和销售能力有限,叫得响的自创品牌并不多。田娘农场是靠自主品牌获得好收益的农场之一。高建浩向记者透露了打开市场的秘诀:第一步就是坚持使用有机肥。田娘种出的有机大米无公害、口感好。在当地人办喜事的时候送上田娘的“喜米”,免费让老百姓品尝,大家觉得好吃就口口相传。第二步是打品牌,注册“田娘”商标,常熟百姓慢慢形成了用田娘大米作为礼品的习惯。尽管“喜米”的价格远高出普通米,仍然供不应求,每月的销售额超过100多万元。田娘系列农产品先后获得苏州市知名商标和江苏名牌农产品等称号。
专家认为田娘农场的营销策略很值得其他家庭农场借鉴。但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不能只鼓励大面积建设家庭农场,更要帮助其解决销路难题。除了给予技术指导,还需在市场方面给予引导。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努力,卢宏秋介绍说,家庭农场非常契合农村实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模式。滦县把家庭农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县规划了36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培育家庭农场。
在发展的过程中,滦县努力推进“三化”:一是科技化,因为没有科技,家庭农场的发展就没有支撑;二是品牌化,全县48家家庭农场,目前约有十几家进行了品牌注册;三是专业化,家庭农场的发展必须有专业的合作社去闯市场,否则规模化的经营如果遭遇没有市场的窘境,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卢宏秋说,发展家庭农场对技术、人才、信息、市场、服务等要素需求较大,但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缺乏完善的机制,这令很多家庭农场得不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必须创新技术服务机制。一方面,结合河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与家庭农场“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农资、送信息,助推家庭农场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农广校、阳光工程等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培养职业农民带头人、农村职业经纪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为家庭农场发展储备力量。
在走访中,很多家庭农场主向记者反映,目前发展家庭农场在融资贷款方面受到一定制约。由于从事农业经营效益低、收益慢,而又没有实体资产抵押,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走担保贷款的路子更难,少数能从信用社贷到款的,额度也很低、期限较短,资金周转常常出现紧张局面,这令他们十分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