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探访现代农机“生根”中国的轨迹
2015-10-22   来源:南通日报   

  新老“稻客”铿锵行

  他年轻帅气,白衬衣上沾满油渍浮灰。

  10月14日傍晚,徐州市睢宁县邱集镇王术村,来自如皋市江安镇的“90后”机手卢王清正驾驶收割机在稻田“冲浪”(见下图汤晓峰摄)。亩产850多公斤的杂交稻,给农民平添丰收喜悦,却让“稻客”增加了工时。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第一代“稻客”已老,长途奔波、饮食不定、作业量大,让许多新“稻客”望而却步, 1992年出生的卢王清却不以为然。他当过兵,做过白酒销售,今年初跟邻居老机手黄其明出来闯荡,跟他搭伴儿的是年近半百的父亲卢永峰。

  “他非要当机手,加上政府有补贴,我只花了7万元帮他买了收割机。”卢永峰介绍,“我有木匠手艺,年收入10万元,现在辞了工作陪他跑。”

  收获与付出同在。卢王清说,上半年经过培训后参加麦收,赚了近4万元。此前卢王清跟随黄其明在安徽省六安市收割水稻,今年秋熟作业后,可收回收割机的全部成本。信心满满的卢王清与黄其明商议,本月20日结束睢宁的作业后回家乡如皋参加秋收。

  新老“稻客”,不仅有父子档、邻居“三人行”,也有夫妻“大篷车”。10月15日上午10点,宿迁市泗阳县李口镇路边,年近五十的如皋市林梓镇斜庄村张红兵夫妇,正在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先前带来的收割机不适应田块,连夜赶回去换了台‘久保田588’。昨晚10点左右到家,今晨5:40出发,这会儿刚到。”张红兵说。

  “稻客”的生活,冷暖自知。张红兵开一台卡车,车厢后部装载收割机,前部固定着一个1米宽、2米长、0.8米高的蓝色铁皮箱子,夫妻俩晚上就挤在里面睡觉。他们入行3年,不靠当地农民经纪人,每到一地就停在路边等。在宿迁市泗阳镇三庄乡邵道村,如皋市林梓镇张斌、杨红梅夫妇一个开农机,一个算账,忙得不亦乐乎。“以前当过水电工,后来活计越来越少,现在做‘稻客’,夫妻一起走天下。”张斌说。

  市农委副主任冯亚军说,新老“稻客”群起江海铿锵行,不仅源自自身创业创新,也靠惠农政策。自2004年中央1号文件决定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以来,全市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由当年的495.05万元,增至去年9516.549万元,增长近20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70万千瓦,同比增长42.31%。南通“稻客”实力倍增。

  “深耕”期盼多助力

  面对各地“稻客”不断涌现的竞争态势,南通“稻客”尽管有传统优势, “深耕”全国仍期盼更多助力。

  还是同一时地,稻田“冲浪”的卢王清发现“沃得”收割机突然慢如老牛,检查无果,打电话求援。另一台则完全“趴窝”,老“稻客”黄其明自己动手修理,但效果欠佳。

  市农委农机处副处长陆锦林跳下稻田,帮助清理燃油油路,收割机勉强维持作业,但转速仍达不到要求。陆锦林又连续拨打江苏省农机服务热线、主机生产厂家维修热线,催促专业维修人员到现场来维修。当晚,两台“铁牛”又欢唱起来。

  农机厂家切实履行承诺服务,仅是其一。收获季节寸时寸金,然而天气阴雨、农机趴窝、频繁转场、价格不合等因素,都影响收入。安庆作业田块大,有农民经纪人打理,一台农机每天最多收割40亩,日收入接近3000元;而在宿迁市泗阳镇三庄乡邵道村,由于田块小、作业效率低,张斌夫妇每天的收入只有1500元。“稻客”们说,沿街“提篮叫卖”式“大水漫灌”,不如“精准滴灌”。政府等部门通过“平安农机通”信息平台,发布跨区作业信息,开通跨区作业热线电话,避免盲目转场等,措施到位,但仍需精准、精细。

  安庆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开辟农机供油绿色通道,通过“农机通”手机信息平台,发布天气情况、机收价格等信息,农机与公安部门联手打击欺行霸市行为。“稻客”反映,这些“规定动作”并非全国通用,期盼落实政策不留死角。

  市农委主任朱进华表示,随着各地逐步推广“全托管”“联耕联种”等作业新模式,怎样引导“稻客”走出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稳定的跨区作业新路子,政府服务仍有拓展空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82678-1.html

标签:农机 中国的 轨迹 生根 现代

上一篇:浙江省2017年实现“谁种粮谁拿补贴”
下一篇:江都现“拖拉机大盗” 短短一个多月狂偷8辆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