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陕西马铃薯生产过程农机农艺融合情况调研
2013-12-18   来源:陕西省农机推广站(作者:白俊峰 王文静 郭智新 王新飞 陈敬海 )   

  三、马铃薯生产过程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广,各地气候,地理条件,栽培季节和耕作方式差异很大,需要的机械大小不同,需求种类多,到目前还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的马铃薯栽培体系。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种薯质量差造成马铃薯商品率低,二是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种植和收获仍是亟待突破的薄弱环节;三是贮藏设施落后。

  种薯质量差原因:一是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包括基地选择、蚜虫测报和种薯繁育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报道,我国脱毒种薯应用比例占10%-30%,我省脱毒种薯繁育仅能满足供应的10%,每年从外地购进大量种薯,进行品种的更新换代,不仅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进而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二是种薯检验检疫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种薯质量检测及认证权威机构,尚不具备对种薯生产进行全程控制的机制,也不能控制种薯市场的混乱局面。

  机械化程度低和贮藏设施落后的原因:一是投入少,从发达国家的马铃薯生产来看,马铃薯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例如,马铃薯产量和投入较高的山东省,单位面积马铃薯的投入只有加拿大的43%,在机械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加拿大这两项投入占总投入的45.5%,山东只占2.83%,而我省相对山东而言投资微乎其微。二是目前我省72%的马铃薯种植在山区和坡地,特别需要小型机械,但小型机械缺乏,大型机械则依赖进口。

  四、陕西马铃薯生产过程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马铃薯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因此,积极发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研究和推广农机与农艺融合配套的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机械化技术,围绕陕北、陕南两大重点地区,推进马铃薯优势产业带建设,全面提升陕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将马铃薯产业培育成继苹果产业之后我省又一个区域性农业主导产业,对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围绕陕北、陕南两大重点地区,突出三大优势生产区域布局。

  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和丘陵沟壑一季单作区,重点是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在秦岭山脉东段双季间作区,重点是规范间套模式,提高大种薯率,增加产值;在陕南双季单作区,重点是提高产量,提早上市,提升效益。

  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一是建设陕西省马铃薯育种中心,配套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科研单位现有的育种力量,加快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步伐。二是建设质检中心,健全脱毒种薯质量标准、生产规程和质量检验规程,对脱毒种薯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三是根据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建设脱毒种薯三代繁育体系,不断提高脱毒种薯质量。

  3、促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是马铃薯发展壮大根本途径。要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手抓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提档。一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选择一批起点较高的骨干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对建设用地、生产用电、信贷资金方面给予优惠,帮助其进行技术改造。二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大户示范、农户参与”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强化市场硬件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马铃薯市场,开辟马铃薯产业绿色通道,积极开拓马铃薯产品销售市场。四是积极鼓励、扶持马铃薯保鲜、贮藏、运输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促进马铃薯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提高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

  4、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水平

  我省马铃薯种植主要分布在陕北、陕南。由于陕北、陕南气候差别大,导致马铃薯种植区种植结构、农艺要求、对机具的要求和工艺规范完全不同,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引进的马铃薯生产机具类别、型号,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陕南山区由于地块小、雨水充足,经济落后,应采取以小型机具为主,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小型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模式;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中小型机具为主选点试验示范;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面积大,气温低,年降雨量少,适宜发展大型现代农业装备,主要实施以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喷灌、滴灌为核心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机械化技术,为“机械播种(垄作或平作)+喷灌/滴灌+机械收获”模式。积极探索推广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栽培模式,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03957-1.html

标签:农机 融合 情况 调研 农艺 生产过程 陕西

上一篇:农机市场或现“哑铃型”需求
下一篇:陕西省:微耕机质量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