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陕西马铃薯生产过程农机农艺融合情况调研
2013-12-18   来源:陕西省农机推广站(作者:白俊峰 王文静 郭智新 王新飞 陈敬海 )   

  马铃薯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又是最基本的蔬菜作物,还是优良的饲料作物,更是增值潜力巨大的工业原料作物。在我省尤其是陕北、陕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马铃薯生产,潜力巨大,优势明显,产业前景看好。然而,马铃薯不同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它属无性繁殖作物,比禾谷类作物田间需要的机械种类多,通常需要耕整地、施肥、播种、植保、杀秧和收获等机械。为了系统研讨马铃薯种植、施肥、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加快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我们深入陕南、陕北等地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国内外马铃薯发展现状

  (一)国外马铃薯分布与发展情况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草本块茎植物,其栽培种起源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山区及乌拉圭等地,栽培历史悠久,欧洲发现新大陆后,马铃薯经欧洲逐步传导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共有150多个国家栽培马铃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近年来,欧洲的种植面积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与面积分布一样,世界马铃薯产量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2005年全世界马铃薯栽培面积为27571.5万亩,总产2.95亿吨,平均单产1.067吨/亩。

  (二)国内马铃薯分布与发展情况

  1、分布

  全国每个省(区)都有马铃薯的栽培。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中原和东南沿海各地较少。分布特点是北方多、山区多、杂粮区多。

  2、栽培区划

  根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的气候、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我省陕西北部属于北方一季作区,陕西南部属于中原二季作区。

  北方一季作区为一年一熟制,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二省和辽宁省除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该区无霜期多在100-150天,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24℃,大于5℃积温在20℃-30℃之间,一般降雨量100-800mm,一年只栽培一季。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宜马铃薯生产;但降雨量不均,主要以雨养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可发展规模种植。

  中原二季作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和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和湖南二省的东部,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各省,栽培马铃薯分春秋二季,面积约占全国的5%。无霜期较长,为180-300天,年平均平均气温10℃-18℃,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2℃-28℃,大于5℃年降雨量500-1750mm。

  (三)马铃薯发展状况

  马铃薯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是我省第三大粮食作物。据统计,2011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8100多万亩,产量880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约1.09吨,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单位面积产量与美、德、法、英、荷兰、比利时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平均亩产2.67吨相比,单位面积产量差距很大。目前我国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西北和西南地区,面积超过300万亩的省份是内蒙古、黑龙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和陕西,我省马铃薯主要分布在陕南和陕北,种植面积540.42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67%;产量50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73%;平均亩产约0.935吨,平均亩产比全国少0.155吨。榆林为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市,种植面积为257.41万亩,亩产0.920吨,种植面积占全省的47.6%,安康、延安次之,面积分别为83.88万亩,亩产0.885吨和74.46万亩,亩产0.935吨。占全省的15.5%和13.8%,再次为汉中58.46万亩,亩产0.885吨、商洛50.99万亩,亩产0.925吨。关中马铃薯的播种面积较少,仅15.23万亩,均为零星种植,其中:西安4.58万亩,亩产2.385吨、铜川1.61万亩,亩产1.815吨、宝鸡5.9万亩,亩产1.140吨、咸阳1.97万亩,亩产2.005吨、杨凌0.0173万亩,亩产1.735吨、渭南1.16万亩,亩产2.115吨,夏薯秋薯皆有。陕北地区气候冷凉,比较适宜马铃薯生产,以秋薯为主,4-5月播种,8-10月收获。陕南地处秦巴山区,亦比较适宜马铃薯生产,以冬早播夏薯为主,从冬季12月至来年3月播种,5-7月收获,利用双膜覆盖的马铃薯4月即可收获。

  (四)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农艺融合情况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近几年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马铃薯的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水平,2011年全国马铃薯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48%、19.6%和17.7%。机械化程度小于30%,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机械化程度较高,耕整地基本实现机械化,马铃薯的播种、中耕施肥、植保、杀秧和收获机械化程度可达80%左右,而中原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马铃薯机械化程度很低,基本上仍采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在我省,陕北现代农业园区种植的马铃薯从耕整地、播种、施肥、中耕、灌溉、植保、杀秧、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水浇地的机械化程度在50%左右,山地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不足20%。在陕南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除耕整地基本为机械化外,其它生产环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机械化程度在5%左右。与国际上70%的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远。

  (五)马铃薯加工利用现状

  陕西马铃薯主要用于蔬菜和食品加工。在陕南部分贫困山区,马铃薯仍为重要的粗粮,有“一年薯半年粮”之说。陕南浅山区和关中城郊周围的马铃薯以蔬菜供应为主,陕北马铃薯收获晚、产量大,加工比例较高,加工产品以粉条、粉丝等初级淀粉加工为主。

  二、马铃薯的栽培效益

  (一)增产潜力大

  马铃薯经过脱毒后,产量比脱毒前增产30%,甚至成倍增产。例如在我省榆林马铃薯示范园区脱毒马铃薯一般2吨/亩-2.5吨/亩,高产地块可达到4吨/亩,单株产量可达到1.5公斤-2公斤。按1元/公斤计算,产值达到2000元/亩-2500元/亩。

  (二)生育期短,土地利用率高

  在两季作地区,马铃薯为春、秋两季栽培,春季从播种到收获只需90天-100天,秋薯生长期为85天-90天。

  (三)理想的间作套种作物

  在两季作地区马铃薯播种早、生长速度快(早熟品种)、占地时间短,因而是十分理想的间作套种作物。例如在我省柞水县马铃薯示范田示范的核桃园套种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和马铃薯套种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在保证核桃和玉米生产的情况下,多收了一季马铃薯,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经济效益。

  (四)优质的饲料和绿肥

  马铃薯是非常优质的饲料作物,茎叶可作粗饲料,马铃薯块茎是优质的精饲料。马铃薯茎叶作绿肥,其氮、磷、钾含量高于紫云英。收获后将茎叶翻入土壤中用作绿肥,肥田效果很好。

  (五)市场广阔

  我国马铃薯市场十分广阔,包括鲜食、加工、出口、饲料和工业应用等。全国各地的播种时间和上市时间都有明显的差异,市场冲突相对较小。中原地区的马铃薯上市时,南方和北方市场上基本没有当地的马铃薯供应,这为中原地区的马铃薯提供了很好的国内市场。马铃薯的出口市场也十分广阔。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03957-1.html

标签:农机 融合 情况 调研 农艺 生产过程 陕西

上一篇:农机市场或现“哑铃型”需求
下一篇:陕西省:微耕机质量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