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免耕生产:用了都“叫好”,为何推广难?
2016-08-0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老观念不好破:种地“老把式”不愿试

  眼见为实!引导农民接受免耕生产的最佳途径就是示范

  卢伟第一批采用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生产,尽管两年多来增产增效有目共睹,但还是有种地“老把式”对免耕嗤之以鼻。“村里60岁以上的都不接受,外村还有人说卢伟不是正经种地人,瞧那地里埋汰的。”卢伟略显无奈,祖祖辈辈的观念就是经常“收拾”地才能多打粮。

  从精耕细作到免耕生产,对农民来说无异于一次革命,而变革往往是缺点被放大、优点被质疑。梨树县孙家洼子村村民王风波种18亩玉米,他两年前就听乡亲们在探讨免耕生产,“大伙说秸秆满地都是,春天地温低,直接种肯定出苗不好,影响收成。”尽管免耕生产增产增收,但他还是不想冒险。

  对免耕生产倾注10年心血的王贵满对推广这种耕作方式还是保持着严谨态度,“对平原、坡地很适用,越旱的地方效果越明显,但对涝洼地和降水较多的地块要慎重,免耕生产因为不打垄而不利于排涝。”梨树县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生产的面积已经从2014年推广时的10万亩扩大到今年的30万亩,“明年可能再扩大5 倍,如果全县一半的玉米种植面积采用免耕,一年农民就节约成本上亿元。”

  眼见为实!引导农民接受免耕生产的最佳途径就是示范。卢伟的免耕地块连续两年成为观摩点,共接待了来自全省各地6000多名种粮大户、农民,“我朋友圈里看到越来越的农民采用免耕播种,他们就像种子,辐射更多农民。”今年,吉林省各地在春播期间组织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现场作业培训,更多农民渐渐从半信半疑到认可。

  为推动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生产,吉林省从2014年投入1000万元对采用这项技术的农民进行补贴。今年,吉林省拿出8300万元,在34个县示范推广,对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生产和秸秆高留茬免耕生产的每公顷补贴375元。

  2016年6月,国家出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或许能“刺激”这一更重技术的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92908-1.html

标签:农机 推广 为何 生产

上一篇:保护耕地应让种粮“有赚头”
下一篇:找准“痛点” 加速发展 种业机械化应从哪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