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无人机将成为智能植保“先锋”?
2015-09-07   来源:无人机之家   

  为农作物绘制“处方图”

  对于无人机的研发,何正泽格外谨慎。

  早在2012年,他就组建核心团队,启动无人机项目,洛克希德公司却在两年后才正式注册。两年的时间,技术团队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完成了技术积累,申请了七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别小瞧这个药箱,研发费用就花了120万元。”洛克希德公司营销总监孙巍告诉记者,无人机作业时,箱内药水来回晃动会影响飞机的稳定性,容易产生漏喷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公司技术专家反复试验了无数次。最后,在药箱里植入网格状的挡板,从而减缓药水晃动,难题迎刃而解。

  2013年,在江陵县测试飞机实用性。一位60多岁的赤膊老汉,蹬着三轮车在路边看得入迷,无人机测试结束后,老汉对何正泽说,“你还有个问题,停下来后喷头还在滴药”。在技术人员眼里,作业结束后,因为药水在管道回流,滴几滴出来很正常。

  “就是这不经意的滴漏,会造成环境污染。”何正泽恍然回过神来。最后,研发人员经过一个月的攻关,把问题解决了。

  这些事情给了何正泽很大的触动,自己虽然出生农村,但没有种过地,所以必须通过一次次在田间地头的测试,去发现农民的需求。

  目前,洛克希德在产品开发方面主攻精准施药。何正泽介绍,公司将逐步通过大数据处理,综合作物生长情况、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为农作物绘制一张植保“处方图”,然后让无人机对应调整作业高度、速度,自动调节雾滴直径和施药量。

  实现智能化后,操作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好飞行线路,坐在一旁监测即可,减少遥控操作环节。

  从“卖飞机”到“卖服务”

  这几天,监利农民谢平带着植保无人机,奔走在田间地头,忙得不可开交。之前,谢平的职业是农资经销商,今年在洛克希德公司买了3架无人机后,成立植保“飞防队”,开启了一项新事业。

  谢平与农民签订合同,解决合同田块的病虫害,直至作物达到收割标准,并确保对田间及周边鱼虾不造成伤害。一亩收费120元,若农民自己提供农药,则只收取每次每亩15元飞行费。

  在全省,像谢平这样的“飞防队”,何正泽扶持建立了11个。“11个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标是明年成立200个,组建全国无人机飞防队联盟。”对此,何正泽颇为自信。今年,洛克希德公司在天门、荆州、孝感、武汉等地,开办植保无人机培训班,免费培训了200多名专业“飞控手”。这些“飞控手”先培训,再试用,最后到购机,通过“人带人”的方式,洛克希德公司的无人机销量大幅提升。

  “农民将植保交给飞防队,飞防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肯定会采取科学的施药方法,提高农药使用效果。”何正泽说,这最终受益的是农民,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让农民购买无人机施药服务,仅仅是一个切入点。在何正泽看来,未来中国农民会成为韩丁博士那样的职业农民,种地不再需要自己去耕地、买种子、买农药、施肥施药以及收割,他们只需要购买服务,做好一个农庄管理者。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852-1.html

标签:农机 先锋 植保 智能 成为

上一篇:农机企业要怎样驾驭即将到来的“国三”标准
下一篇:家庭农场如何在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