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列入农机补贴“准”黑名单企业的“危机公关”怎么搞?
2015-09-12   来源:农机360网原创首发   

  导读:毋庸置疑,农机补贴政策对农机生产企业的产品销售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年的农机补贴违规事件检查非常严格,一旦被列入农机补贴“黑名单”, 如果不是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极为过硬的话,企业的某款产品的销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被列入“黑名单”之前,那些因“暂停”而被列入“准”黑名单的企业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危机公关”。

农机.jpg
资料图

  被“暂停”的事件年年有,唯有今年特别多

  近些年来,被各省或农业部暂停或取消农机补贴资格的情况常有发生,但是相对于往年,今年可以说是“井喷”势头。从“不起眼”的小企业到知名大企业,甚至连身为国际巨头的外企都有过此类记录。

  其中表现最差的要数江西柳林,早在2013年10月就被农业部取消了一款收割机的补贴资格,但是又被多省举报,江西柳林公司负责人以各种理由对有关省农机化主管部门核定的需退资金数不予完全认可,并采取失联、拖延、推诿等方式少退或不退,目前仅组织退还了较少部分的资金,且公司已濒临破产。最终在今年7月再次被农业部暂停该公司生产的所有农机产品的补贴资格。

  当然,也不乏成功“逃离”“准黑名单”的事例。2015年7月23日河北圣和公司因产品铭牌的问题在安徽省暂停了补贴资格,经过相关措施,9月7日就恢复了补贴资格。更为迅速的要数新疆中收,8月28日在新疆区域被暂停了所有产品的补贴资格,经过短短几天的措施,9月7日就恢复的相关产品的农机补贴资格。

  被列入“黑名单”或“准黑名单”一般都有哪些情况?

  综合以往的事件,基本上是在三个环节出现“纰漏”。

  一是农机生产制造环节。其一是农机产品的铭牌是否合乎标准,因为铭牌不标准、不规范而被“暂停”的情况不在少数。其二是农机产品的规格是否与备案的鉴定证书匹配,私自改变产品重要环节的重要构造或是尺寸,因此被“暂停”的情况也很多,甚至一些知名农机生产企业都出过纰漏。

  二是农机产品的归档申报环节。其一是某些农机生产企业因贪图同种产品的不同档次的补贴额高,铤而走险,在申报过程中,故意报送虚假数据信息,以达到“骗补”的目的。其二是某些产品归档后补贴额偏高,但是由于对生产企业有利,该生产企业就没有及时反馈给管理机构,经过竞争对手或是用户的举报被管理机构才发现,因此被暂停的情况也不乏先例。

  三是农机产品的销售环节。以低补贴额的农机产品冒领高补贴额的产品,多是农机经销商单独的行为,但是经销商和生产企业相互串通“骗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被列入“准黑名单”后,企业应该怎么办?

  1.关注信息,知道被列入“准黑名单”。

  虽然我国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但是一些农机生产企业因为“地处偏僻”,公司座机电话或相关人员的手机电话“偶尔”占线或打不通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在某段时间内就是一个“信息孤岛”,外界无法主动联系到“准黑名单”企业。这就需要农机生产企业内的相关人员随时关注补贴公文类信息。

  全国那么多省市,农机企业的相关人员也不必逐个省市的农机局网站浏览,农机行业里,目前只有农机360网及时采集并发布此类信息,而且一旦收录此类信息,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会员企业,并请企业做好相关准备,以便积极配合农机管理机构进行以后的相关手续。

  2.主动联系并配合管理调查机构的调查。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是对待此类事情最好的做法。被“暂停”可能不是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农机局的行为,所以,看到本企业的此类信息,最好主动联系相关省局,体现出“积极”解决此事件的态度。按照相关管理调查机构的要求,按时提交指定的文件。如果被约谈,一定要积极配合,带好相关文件,按时到达指定约谈地点,如实回答相关问题。

  3.按照调查后的处罚或决定尽快做好指定事项

  因为“纰漏”情况不一样,所以处理决定可能也会不一样。但是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需要生产企业按照相关要求返还补贴款;二是对购买者造成损失的要尽快弥补,并收集和保留弥补的一系列材料;三是按照处理决定更换铭牌,并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四是严格按照申报的产品规格生产制造。

  4.“整改”过程中及时向管理机构汇报进度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因为弥补过错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完成的,有些操作是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整改过程中,要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向指定机构汇报进度,并把整改过程中能够做出书面证明材料的文件都整理好后提交。整改全部完成时,更要积极、主动、全面做相关的总结,将书面材料提交指定机构。

  5.等待管理机构的“恢复”公文通知。

  做完相关的“整改”之后,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尽量不要再出现此类事情。

  结语:在被列入“黑名单”之前的“准黑名单”时,不论生产企业是故意或是无意出现“纰漏”,都要为了今后的产品销量考虑,积极、主动处理好相关手续,做好“危机公关”。出现“纰漏”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现状、一意孤行的做法,最终从中国农机行业被“洗牌”。

版权声明:农机360网原创首发所有作品(文字及音视频)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独家特供农机360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183831-1.html

标签:农机 危机 公关 怎么 企业 补贴 列入

上一篇:2015年第二批农机补贴资金侧重点转移的启示
下一篇:草地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