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丁岙大棚杨梅开摘了
2010-05-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只有农机不叫真正的高科技,有了配套的农艺来完成系统的农业服务才叫高科技现代农业”。5月14日上午,记者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高科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参观了投资上千万元的智能温室,该合作社负责人余家华对记者侃侃而谈。

  温室里有专用锅炉、专用供暖管道、智能保温灯等设施,工人们正忙着为几天后的大规模插秧育苗做准备。余家华告诉记者:“这个温室完全建好后,一年可满足150万亩大田的机插商品秧苗供应,和传统育苗相比能降低成本1.5亿元,增产粮食1.5亿斤,节省100万个传统育秧工”。在合作社机库里,记者看到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芽机、施肥机、播种机一应俱全,几乎全都是国外原装进口的高性能农业机械,难怪商城县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懂了商城高科,就理解了现代农业”。

  目前信阳市已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81个,拥有农业机械1万多台。

  “农机合作社做为拥有较先进农业机械的服务机构,以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服务为重点参与农业生产,未改变土地的种粮用途,确保了粮食安全。农业科技的运用,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将农民变成社员,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双赢。”河南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说。

  记者一走进信阳金地农机合作社的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类似股票大盘交易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着社员的名字,其名下的土地面积、当季水稻收入等信息一目了然。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只需看一眼就能知道自己土地这一季的收入。该农机合作社除了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化种植器械外,还以每年每亩600斤稻谷的价格流转了一个行政村的5100亩土地。他们利用合作社的140台农业机械设施进行耕种,使小田变成了大田,增加了良田面积;使农作物种植由单季变成双季,实现了规模化效益。农民将土地流转后,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增加了非农收入。

  眼下,在信阳各地随处可见水稻插秧机在水田里往返穿梭,插秧机身上“某某合作社”的标志格外醒目,刚插过秧的稻田秧苗整齐、线条优美,颇为壮观。

  固始县杨集乡村民周华银一边儿看着田里的插秧机,一边儿称赞农业机械化的好处:“我家有12亩地,只有2个劳动力,以前插秧,一整天不歇才能插半亩,现在用了合作社的插秧机,半早上我所有的地都插完了,收的时候还有收割机,现在种田真是省事。”

  截止2009年年底,河南省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2750家,入社农户达到3.3万户,服务农户305万户。其中,焦作市和新密市已经实现了农机合作社的区域全覆盖。

  2010年,河南省将开展“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行动”,奖励扶持300个农机合作社上档升级,将培育发展一批流转千亩土地的农机合作社。目前,小麦机收会战在即,河南省已计划投入农业机械210余万台,预计将完成省内外小麦跨区作业面积5100万亩,实现小麦跨区作业收入20亿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1152-1.html

标签:农机 杨梅 大棚

上一篇:阿克苏市大棚葡萄早上市
下一篇:昌平大棚草莓填补市民冬春采摘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