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两大棚木耳菜几乎死光光
2010-05-17   来源:北京日报   

去冬今春,昌平大棚里的草莓红透了。昌金路两侧,700多家草莓种植园里,乌泱乌泱停满了各种牌子的小汽车,尽是市民拖家带口来摘草莓的。

“人多!跟不要钱似的!”兴寿镇香屯草莓园的王淑清打趣道。上个周末,仅她家就接待了100多位采摘客,“自己棚里的不够摘,很多生意都匀给别人了。”

火的可不止这一家。来自昌平区农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数百万市民光顾昌平草莓园,摘走了约4400吨草莓。果农坐地卖果,平均每栋草莓大棚纯收入1.5万元,比种设施蔬菜增收50%

对于北京市民来说,到昌平摘草莓还是近几年流行的事儿。“之前,北京人吃的草莓大部分来自于山东、安徽、四川和辽宁,想吃咱本地产的,基本找不着。”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草莓是热货,不耐储存,现摘现吃口感最好。从外地运来的,都是七八成熟就被摘下,再加上长途颠簸,品质大打折扣。

而位于北纬40度的昌平,无论是光照还是气温,各方面的自然条件对于种草莓来说都是得天独厚。能不能让市民在昌平吃到新鲜草莓?2001年,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昌平决定以兴寿镇为试点,推广种植大棚草莓。

为引导农民种草莓,昌平区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除帮助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农民建一个日光温室,政府补贴3万元。对农民生产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如塑料薄膜、农药、肥料、种苗等,也样样给补贴。

“最担心的是技术。”王淑清说,自己从前在温泉度假村里打工,对种草莓一窍不通。“多亏有技术员,手把手地教咱。区里、镇里,还揭长不短地把专家请到地头来讲课,慢慢地,这些技术就都会了。”

种得好还得卖得好。头年种草莓,王淑清“急疯了”,怕卖不出去,“烂在手里”,可结果呢,“政府在报纸广播上做宣传”,不等自己吆喝,城里人自己就来了。两栋大棚当年产了4000多斤草莓,全卖出去了,一斤也没剩。那年,王淑清靠种草莓,获得纯收入3万多元,“别的不敢说,女儿上大学的学费是不愁了。”

卖得好,也难怪。北京这一冬一春,正是水果供应最寡淡的季节。昌平草莓,恰恰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白。

口感好、香味浓、绿色无污染……很快,昌平草莓在北京市场上闯出了名气。现在,不仅是兴寿镇,小汤山、北七家、沙河等5个自然条件相近的乡镇也开始发展草莓产业。到去年底,全区共建起草莓日光温室4000栋,草莓种植面积占全北京的三分之二。种植品种也从一开始的三四个发展到二十七个,中国的,日本的,美国的,西班牙的;酸的、甜的、酸中带甜,甜中带酸的,应有尽有。采摘价格从20元每斤到120元每斤不等。

眼下,2009-2010年的草莓季已接近尾声。据昌平区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全区这一季的草莓总产量约为5500吨。

“这点产量还远远不够。”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5500吨草莓里,80%被市民直接采摘走了;剩下的20%,有的被团购,有的供应高端超市,在普通市场上“露脸”的少之又少。“要想让更多的市民品尝到昌平草莓,我们的种植规模还得进一步扩大才行。”

按照昌平区的草莓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昌平草莓将形成1.5万栋日光温室、5000亩大棚、1000亩露地种植的产业规模,草莓年产量要达到4500万公斤,年产值达7.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41165-1.html

标签:农机 光光 几乎 大棚

上一篇:一个大棚,就是一个金饭碗
下一篇:烟台市场暂无本地西瓜皆为外地大棚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