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大学生“微店助农”:让农户不再为产品滞销发愁
2015-06-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微店助农”:让农户不再为产品滞销发愁.jpg

  几个糯软绵甜的柿饼,改变了90后张湘生的人生轨迹。

  他是厦门理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也是2015年全国749万高校毕业生中的一员。当同学们还在为找工作奔波时,他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通过微店把陕西富平县大山里的柿饼卖向全国各地。

  现在,这个刚刚毕业的小伙儿有了更大的梦想。他在微店上发起助农行动,希望“让每一个农户不再为农产品滞销发愁,让每一个消费者不再为食品安全担忧”。

  而这一切,都源自两年前那几个“好吃到爆”的柿饼。

  “我找到了最好吃的柿饼”

  那是2013年11月的一天,西安的朋友寄来一种叫富平吊饼的柿饼。包裹一打开,椭圆形的柿饼个头均匀,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白霜。只咬了一口,张湘生就惊呼起来:“太好吃了!”

  剩下的柿饼很快被5个室友一扫而光。当时的张湘生并不知道,糯软香甜、入口即化的富平吊饼是享誉全国的陕西特产,古时是进献皇家的贡品。

  身高1.77米的张湘生喜欢创业,他“脑子里总是盘踞着各种各样的创业点子”。在大学的前3年里,他曾经提出过校园废旧自行车再利用计划,还曾和同学一起开过密室逃脱体验馆。

  从吃到第一口柿饼开始,这个喜欢用不安分来形容自己的大男孩儿就决定要去趟陕西富平,“再吃一次原汁原味的柿饼”。

  当年寒假一到,张湘生就迫不及待地登上开往西安的列车。42小时的硬座让他昏昏沉沉,到了西安,他又和朋友一起坐了两个半小时的大巴和半个小时的公交车,辗转来到富平县马家坡。

  为了吃到“最可口的柿饼”,张湘生提前做足了功课。马家坡坐落在乔山一角,这里的高钙质土壤非常适合柿树生长,出产的柿饼也远近闻名。冬天正好是柿饼上市的时节,当他和朋友中午赶到村口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满眼都是挂在架子上的柿饼。”张湘生说,“整个村子都被映红了,特别喜庆。”他们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两位老人正在把削完皮的柿子挂上架子。“老两口特别热情,一见面就招呼我们进去吃柿饼。”

  吃了两口,张湘生就对朋友说:“我找到了最好吃的柿饼。”

  其实,两人这次前来多少带点“实地考察”的意思。特别是张湘生,凭借着几年创业摸索出的经验,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优质柿饼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从一个吃货的角度讲,我也愿意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人间美味。”他笑道。

  在午后的阳光里,张湘生一边吃着柿饼,一边向老两口打听富平吊饼的制作过程。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小小的柿饼要经过12道工序、近两个月的加工才能完成,“里面得包含多少辛苦和汗水啊!”

  但他随后了解到,就是这种加工制作工艺优良的特产,在当地却经常遭遇滞销局面。

  “我也是农村娃,知道辛苦一年东西却卖不出去是什么感觉。”张湘生决定帮柿农解决销售问题。他和朋友从两位老人手里买下80多斤柿饼,匆匆赶往西安,决定先试一下销路。

  晚上7点,两人到西安后直奔农贸市场,买来干净的包装,一一装入柿饼。同时,张湘生拍下照片,把信息发到朋友圈和QQ群提供预订。

  两个年轻人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才把所有的柿饼包装完毕。与此同时,他们欣喜地发现,当晚所有的柿饼都被订购一空。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81480-1.html

标签:农机 产品 不再 农户 大学生

上一篇:韩长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现稳粮增收
下一篇:一位女大学生农机手的青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