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王世秀的“农机大时代”
2016-01-11   来源:农机360网原创首发   

王世秀的“农机大时代”2.jpg

  这几年,人们不经意间猛然发现,一个叫“勇猛”的玉米收获机品牌,享誉关内外,成为该领域的标杆。近年来,公司对市场的把握拿捏有道,显示出稳健的发展势头,即便在年景不好的年头,勇猛也仍能波澜不惊,直至2013年成就国内大型玉米收获机之霸业。

  进入2015年,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玉米机行业首次遭遇寒流来袭,不少主流厂家销量下滑、库存高企、资金告急,有老牌企业甚至交出了100多台的苍白答卷,更有一些二三线企业甚至退出舞台。然而,勇猛却如一枝寒梅迎风绽放,以超5000台的产销量睥睨同行。在东北,勇猛机械几乎成了大型玉米机的代名词。

  大江毕竟东流去,梅花依旧向阳开。

  打造这个传奇的,是一位年逾7旬高龄的老者――王世秀。

  前传

  王世秀出生的1942年,正值中国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同时也是个中华民族遭遇天灾记忆惨痛的年份。彼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遭遇大旱的中原大地饿殍遍地,河南的千万苍生离乡背井外出逃,前两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根据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拍成电影大片,唤起了中国人的揪心记忆。

  王世秀是地道的老北京,出生于北京前门豆腐巷,说起话来一口京片子。他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一兄两姐。同那个年代很多家境贫寒的老百姓子弟一样,王世秀过早感知到生活的艰辛、体察到社会炎凉,心性也提前成熟。解放前,由于日本的侵略生活所迫,王世秀全家迁居至北京通县的牛堡屯乡,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光,之后辍学在家务农。由于家境贫寒,王世秀9岁才开始入学,15岁小学毕业。当时正值国家大搞工业建设, 1958年8月,王世秀被分到当时很有名气的北京汽车制造分厂,后改为北京齿轮总厂,进厂3个月评为先进青年,后又被评为北京市五好职工。直到1960年1月,经考核成绩优秀,王世秀开始从事检验工作。文革之前,直到1965年,在工厂夜校,中专课基本都学完了。

  王世秀从小就体现记忆力好的天赋。数学成绩好,后来他的儿子继承了这一特点。文革后期,王世秀又在工厂当过工艺员、车间主任和生产调度等,在北京齿轮总厂干过生产科副科长。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世秀在北京汽车桥厂当过4年的副厂长,之前还在工厂下属光明机械厂当过厂长。(光明机械厂是齿轮总厂跟南磨房联合的一个厂子)王世秀称,此间跟那里的财务会计学习了不少财务知识。这些经历无疑对他后来做自己企业很有帮助。在采访中王世秀告诉记者,“我的这点知识都是解放后国家和共产党培养的。”

  在北京齿轮总厂,王世秀就体现出他非同一般的管理才能。那时公司有一个玩世不恭的出狱人员,在工厂里谁都不放在眼里,而王世秀待之以诚、用其所长、精心感化,最后把此人“驯化”成一个优秀的员工,后王世秀离任之际,这位员工依依不舍泪眼相送。

  王世秀的一生,都表现出非常爱好学习、爱好钻研。在幼年求学时,母亲经常提醒他不要学习太拼命。文革后当了车间副主任,王世秀抽空上电大学习,以业余中专之学历啃下高等数学课程。后来的人生中,这种能吃苦、好钻研的劲头继续沿袭下来。近古稀之年,他还带着员工亲自下田搞试验、改进产品。微信兴起之后,王世秀注意研究微信上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称从中“学了不少东西,有好多不错的文章。”

  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人一笔莫大的财富。在北京齿轮总厂各个岗位上的磨练,为王世秀后来成功创办、运作勇猛机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你不管是设计、采购、生产、研发还是财务各个环节,王世秀心里都非常有数。

  被“逼”创业

  王世秀创业的故事,已经在农机的江湖上传了很多遍。

  实际上,王世秀的创业有很大“被逼”的成分。当然,后来的事实也间接证明了如今任公司总经理的大儿子王勇的商业天分。

  80年代初,由于家里比较困难,加上王勇做一年多生意,赔了四万多块钱。钱是王世秀帮他借的,靠工资根本无法还上款。在王勇的建议下,为了多挣钱,王世秀从国企提前退休出来。

  王世秀认为自己从事农机行业是命运的选择。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你想想,过天命之年出来创业,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于对齿轮箱市场的熟悉,王世秀决定从212变速箱和分动箱入手,给吉普车供货。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固定资产、还欠着巨额外债,王世秀只能凭借多年来的个人信誉赊来60多万元的本钱。儿子会开车,负责买件;王世秀懂生产,负责组装产品,父子俩就在一间15平米的小屋里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生产。仅仅四个月,父子俩就赚了40万元,公司开始蹒跚起步。

  由于产品质量好,这个要几十台,那个要上百台,作为配套厂家,王世秀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主机厂的尊重。“我那天喝了很多酒,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竟然没有醉。” 不久之后,勇猛机械正式进入农机行业,成为了众多小麦收割机企业的独家供应商。

  与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的合作成为王世秀事业的重要分水岭。天遂人愿。彼时,国内跨区机收悄然兴起,至1997年中国掀起一股跨区收割小麦的浪潮。当年,新疆联合收割机厂作为全国最大的小麦收割机生产厂家,在全国建立了10个分厂,产品供不应求。一次偶然的机会,新疆收割机厂的供应部经理到北京汽车桥厂采购减速器总成,听说原厂长王世秀在创业,立刻登门拜访,勇猛产品的优质让这位厂家深感惊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81395-1.html

标签:农机 时代

上一篇:农民培训“MBA” “青年农场主”起飞
下一篇:李树君:我国农机面临的新机遇和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