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越洋化工提高磷肥利用率获重要突破
2016-10-13   来源:   

   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全球农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是中国,氮磷钾过量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在这当中,磷的利用率多年徘徊不前,浪费和污染也最为突出,成为科学施肥的最大短板之一。而今,广西越洋化工正在突破这一瓶颈,即将在国内首家低成本、大规模推广利用率更高的聚磷酸铵,以替代传统磷肥。专家认为,这一技术一旦推行,不亚于磷肥产业的一场“革命”。 

  让懒惰的磷活泼起来 
  根据农业部曾发布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作物的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三者之中,磷的利用率最低。在中国,此前盛行的低浓度磷肥已经淡出市场,磷肥的当家品种是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 
  广西越洋化工董事长林明从事磷化工近20年,他解释: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均属于正磷酸盐,极易与土壤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反应而被固定下来,这就是磷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根源。 
  如何让生性懒惰的磷活泼起来?作为中国最大的聚磷酸盐生产和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林明长期驻留国外,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这其中的秘密。2011年,林明在美国考察,他无意中看到美国化肥企业用聚磷酸盐生产聚磷酸铵,并将其加入液体肥当中供农民施用。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这才知道,不仅是美国,欧洲、以色列等都把聚磷酸铵作为液体肥料和复合肥料中磷养分的来源,而中国大量使用的磷肥还是磷铵。 
  聚磷酸铵是革命性技术 
  为什么欧美大举发展聚磷酸铵,而中国在磷肥发展路径上与国外出现这样大的“分歧”?这还要从聚磷酸铵的性能说起。聚磷酸铵由聚磷酸盐与氨反应生成,而聚磷酸盐则是磷酸聚合后的产物。在化工中,聚合是由小分子转化为大分子的化学过程,虽然元素组成没有改变,但这一过程会带来物质性状的变化。同理,聚磷酸铵与磷铵在元素组成上没有区别,不过,磷铵有10%~15%的磷会被固定或难溶解,而聚磷酸铵不会被土壤固定,且全水溶,即便在零下10摄氏度的情况下也不产生结晶,利用率因此大幅提升。 
  聚磷酸铵在农业上的独特性还不止这些。众所周知,随着平衡施肥的推进,近些年在大量元素氮磷钾之外,中微量元素异军突起,但是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一直是技术攻关的难点、焦点,关键是要把这些中微量元素变成具有活性、利于作物吸收的螯合态。“聚磷酸铵既是养分,又可做螯合剂,可以活化添加到复合肥中的中微量元素,也可激活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实现了肥料助剂营养化,再加之聚磷酸铵利用率高,不夸张地说,这一技术对磷肥而言是革命性的。”国内知名的中微肥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吴礼树说。 
  5年内市场将达100万吨 
  2012年,越洋化工第一次向美国输出聚磷酸铵,当年即出口10000吨。但是,与美国的湿法磷酸制取聚磷酸铵相比,中国企业没有成本优势。林明解释说,中国能够生产聚磷酸铵的企业并非越洋化工一家,但都是用热法磷酸制取,而后者每吨生产成本比美国的湿法工艺高出60%~70%。毫无疑问,只有降低产品售价,这一新技术才有大规模复制的可能。 
  越洋化工成立距今已有十年之久,专一于聚磷酸盐技术开发,通过与广西大学合作,从小试到中试,终于在湿法磷酸工业化生产聚磷酸铵上在国内率先获得成功。据记者了解,目前湖北一家大型磷复肥企业已经与越洋化工合作,国内第一套湿法磷酸制取聚磷酸铵的生产线不久将投产。在此之外,为了获得湿法磷酸资源,越洋化工近期还在密集兼并收购磷酸生产企业。 
  聚磷酸铵究竟会给中国磷肥产业带来哪些变革,我们或许只是需要一点点耐心和时间,因为这是肥料产业技术进步的全球趋势。前些年,针对进口复合肥,国内一批专家曾进行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便是其中添加了聚磷酸铵。按照林明的观点,中国磷肥产业前些年大举引进磷铵装置,这样的发展思路今天看来是走了弯路,即便被中国农民熟悉的美国二铵,在它的原产地美国也是存在争论的,如今在美国,聚磷酸铵是主流的磷肥品种。 
  林明分析,聚磷酸铵突破成本门槛后,与普通复合肥价位已没有较大差异,正在成为改造肥料产业的新兴力量:一是聚磷酸铵作为优异的水溶肥原料,可以迅速提升国产水溶肥、液体肥的质量水平;二是聚磷酸铵除了液体之外,还有固态,可以替代复合肥中的传统磷铵。“市场空间很大,我预计,5年内,聚磷酸铵的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攀升到100万吨。”林明表示。(中国农资导报网)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5-195495-1.html

标签:重要 突破 化工 提高

上一篇:大化集团举行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下一篇:吹响水稻控释肥普及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