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转基因作物加速推广质疑争论难阻市场大潮
2013-07-01   来源:中国新型肥料网   

编者按:

    当前全球一半的耕地面积上种植着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大豆、棉花占到八成,玉米超过三成。转基因作物面积扩大的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回避和阻挡都是不现实 的。转基因能否在中国大规模商业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者拿出的安全性证据为民众接受,并且给农户真正带来实际利益。

    再次让转基因作物站在风头浪尖的,是中国批准进口三种新型转基因大豆、孟山都公司试验转基因小麦在美国俄勒冈扩散的消息。可以说,一方面,民众视转基因为 洪水猛兽,因不了解而恐慌;另一方面,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离不开转基因。从技术上来说,转基因农产品更适应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从效益来说,由于生产成 本更低、更经济,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农户的青睐。市场是无形的手,全球经济一体化,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向着种植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国内现状:生产不多 进口量大

    在中国国土,除了试验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外,真正规模种植的主要是转基因棉花,占到中国棉花面积的八成左右。2012年,中国转基因作物总面积居世界第六位,转基因作物包括棉花、木瓜、白杨树、西红柿及甜椒。

    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转基因大豆油、调和油,由进口转基因大豆压榨而成,豆粕用于饲料;还进口少量转基因油菜籽,菜籽油食用,菜粕用于饲料;进口转基因玉米全部为饲料用。

    尽管没有种植转基因大豆,但我们的进口量全球最大。数据显示,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当年进口大豆288万吨。20112012年,中国分 别进口大豆5183万吨、5838万吨,而这两年全球大豆贸易量9050万吨和9640万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数据),中国占比在60%左右。根据美 国农业部5月的月度供需报告,今年全球大豆贸易量1.071亿吨,中国将进口6900万吨,占比达64.4%。因此,按照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1280 万吨计算,进口量已超过总量的80%

    此外,海关数字显示,2011年中国进口转基因玉米175万吨,2012年是520万吨。另悉,国际市场玉米年贸易量在9000万吨左右。虽然进口数量不多,但增长显著。

全球状况:大豆八成 玉米三成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数据显示,从1996年第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实现商业化到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了百倍。 2012年全球28个国家种植了1.703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主要转基因作物大豆、棉花、玉米、油菜的全球种植率分别达到81%81%35% 30%57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相关区域人口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4以上。

    美国和巴西是全球转基因面积最大的国家。2012年美国转基因面积达6950万公顷,其中,91%的大豆、85%的棉花、88%的玉米为转基因品种;巴西 去年转基因作物面积达3660万公顷,其中,83%的大豆、65%的玉米为转基因品种。处在第三到第五位的,分别是阿根廷2390万公顷(几乎全部是转基 因大豆)、加拿大1160万公顷(转基因油菜面积840万公顷,采用率97.5%)、印度1080万公顷(全部为转基因棉花,采用率88%)。

    在转基因种植态度最消极的欧盟,有5个国家种植12.9万公顷转基因抗虫玉米,其中西班牙占到90%

    据英国咨询机构Cropnosis公司估计,2012年转基因作物种子全球市场价值148.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1.2%。这一数字相当于 2012年全球作物保护市场646.2亿美元市值的23%,商业种子市场340亿美元市值的35%Cropnosis公司还估计,全球利用转基因技术收 获的粮食及其他产品价值是转基因种子市价的十倍。

    粗略计算,全球大豆、棉花、玉米、油菜四大转基因作物面积约1.6亿公顷,而全球农作物总面积约3.2亿公顷,也就是说,一半的耕地在种植转基因作物。

    中国的有限耕地无法满足13亿人的食品需求,大量进口不可避免。而廉价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成本比较:单产悬殊 价格低廉

    进口全球大豆贸易量的六成左右,源于我们的传统大豆产出不足、生产成本远高于转基因大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 于发在6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由需求决定,进口与否以及进口数量是市场行为。按中国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每年进口5000多万吨 测算,需要4亿多亩的耕地,这在国内是无法实现的。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2年度,美国大豆平均产量每公顷2.79吨,巴西高达2.88吨,而中国仅1.76吨,美国单产比国产大豆高出58.5% 更重要的是,中国大豆出油率约16.5%,而美国大豆18.5%,每吨美国大豆多产油20公斤。按每公斤9元计算,仅出油率一项,5000万吨转基因大豆 可增值90多亿元。

    另据了解,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算上关税、运输等费用,大约8100/吨,约比国产大豆便宜200800元。北京大地玉泉路市场信息中心负责人刘敬亮介 绍,目前批发市场销售的大豆油中,转基因大豆油占90%以上。一桶5升装转基因大豆油比非转基因大豆油约便宜10元,“批发环节主要看价格,非转基因大豆 油因为贵,根本就没人买,不好卖。”

    中国大豆主产区集中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及安徽等地,其中黑龙江占半。由于玉米收益比大豆高出约一倍,不少农民都改种玉米。20102012年,黑龙江大豆面积分别为6470万亩、5193万亩和4000万亩,逐年锐减。

    在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看来,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消涨有着绝对的关联:“进口大豆替代了国产大豆,使国产大豆的需求降低,农户转向种植玉米、 水稻等其他品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公众所担心的,一旦我们自己不种大豆,廉价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恐怕要涨价了。

知情权:国内试验推广不透明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民众对食品和环境安全的要求更高,对转基因研究推广情况公开,应是相关部门的态度。但是,迄今为止,在转基因水稻和大米问题上,相关部门的暧昧态度和当前无序扩散的态势引发了广泛的担忧。

    在外观上,传统杂交大米和转基因抗虫大米没有区别,如果不检测,根本无法知道大米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目前国内转基因水稻、玉米等的面积究竟有多大,无从知晓。

    且不说国内市场发现大批转基因大米踪影,出口大米制品也因转基因成分而受阻。根据相关信息,从2006年到20111231日,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大米 加工制品等,有127件涉嫌含有未经授权的转基因成分而被扣留/召回,涉及出口国奥地利、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芬兰、瑞典、西班牙和爱尔兰 等。根据《2010年我国出口欧盟、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受阻情况总体分析报告》,2010年出口到这些国家的食品共受阻1862批次,含违规转基因 成分受阻的食品42批次。据专家透露,欧盟和日本检查出违规大米制品含有转基因成分Bt63KMD1KeFeng6等。20111222日,欧盟 官方公报公布2011/884/EU号决议,对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大米产品加强管制。

    为消除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非法扩散,20106月农业部发出通知,对已审定的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但相关检测结果至今没有公布。今年,农业部出台了《2013年转基因玉米和水稻执法监管方案》([2012]88号),而公开渠道无法看到这个方案。

    实际上,在进口转基因农作物方面,中国设置了防线。根据农业部官网信息,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 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中国除本次批准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抗虫大豆MON87701、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转基 因大豆外,此前还批准了抗农达大豆GTS40-3-2、抗除草剂大豆A2704-12、抗除草剂大豆MON89788、抗除草剂大豆356043、品质改 良大豆305423等五个转基因品种进口用作加工原料。据悉,截至目前,农业部已经公开的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共有82个。

    对于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种植,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虽然国内科研单位已有自己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转植酸酶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但还没有到商业化推广一步。同 时,中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去年2月公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 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产业化:不能操之过急

     近年来,记者在国内召开的多个转基因相关会议上,听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黄大等研究者积极推进转基因产业化的 声音,“选择和发展转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在转基因这样一个战略高技术领域,谁发展慢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黄大说。而部分农业学家等则表达了反对 的态度。

    美国转基因法律、政策和专利问题专家阿兰•贝内特近日表示,目前全世界已成功研发600多种转基因种子,且多数诞生在美国,但美国商业使用的只有8种,即 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甜菜、苜蓿、木瓜、南瓜。作为转基因作物第一大国,美国官方并未批准小麦、水稻的转基因商业化。其审慎的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当前的小农经济模式,如果推广转基因作物,必然带来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间相互授粉以及两种作物混杂的难题。而且转基因种子本身不会提高产量,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病虫害功能降低了农药和人工成本,提高产量还需要育种家在品种本身增产方面下工夫。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创始人兼主席Clive James于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转基因作物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万能的。对待转基因作物必须像传统作物一样,坚持采用良好的耕作实践, 例如轮作管理和抗性管理。”此番话值得认真思考。转基因大规模商业化,应以规范的管理为前提,不能操之过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36644-1.html

标签:化肥 行业资讯 争论 市场 质疑 推广 加速

上一篇:山东博山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大
下一篇:天然气涨价一触即发 化肥业转投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