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两会热点:农业农资如何实现互动
2011-03-13   来源:中国化肥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拿出了几个政府部门的最新统计。国土资源部最新调查结果,全国耕地平均等级仅为9.8等(共分15等级,1等最好,15等最差),其中低于平均等级的耕地超过57%,生产能力大于1000千克/亩的耕地仅占6.09%;农业部近期统计分析表明,全国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在0.5%~2.5%之间,属较低水平;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平原耕地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10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 10~30厘米,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正在迅速降低……
  化肥不仅对农业生产丰收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对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乃至环境保护、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数量上完全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如何尽快完成化肥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化肥产品质量,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化肥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武四海委员认为,10年前我们就在做推进平衡施肥的工作。西方在平衡施肥上比我们要好,国际上最高的化肥利用率能达到70%。目前国内已有平衡施肥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推广到农业中。这一方面要国家重视和提供扶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行动起来。推广平衡施肥对化肥企业是有好处的,因为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的同时也是对产品品牌的推广。
  缓控释肥的环保优势在哪里?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使用缓控释肥,肥料的利用率可提高10余个百分点。按照 2009年我国氮肥消费量约2800万吨(折纯)计算,若使用缓控释氮肥就可以减少氮肥用量约700万吨,相当于节约1350多万吨标准煤,28亿立方米天然气,82亿千瓦时电。同时,使用缓控释氮肥,还可以减少氮素的挥发与排放59.3%~93%,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约7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约0.2亿吨。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有30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参与了缓控释肥的技术研究,从事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有70余家,缓控释肥产量已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他认为,国内部分企业已自主研发出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化前景的成果,虽然采用其他措施也有提升肥效的空间,但使用缓控释肥的客观需求从未来大方向上不会逆转。为此,他建议国家一方面借鉴国外缓控释肥补贴政策的做法和国内较为成熟的有机肥补贴机制,补贴缓控释肥,调动农民使用缓控释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型缓控释肥的创新工作,设立科研专项以支持和保障缓控释肥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升级。
  政协常委、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委员认为,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缓控释肥在推广中还有3个问题要解决:一是缓控释肥料的技术是否过关,有没有缓控释的效果,效果怎么样等还要得到权威论证;二是在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带来新的环保问题,比如在生产缓控释肥的过程中所用的有机溶剂、有机试剂在生产中是否会带来环境问题,以及缓控释肥放入土壤中是否会产生包膜难以分解等新的污染问题;三是能否把价格降到农民能接受的程度。这几个问题不解决,将限制缓控释肥料的发展和使用。
  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农牧局棉技站研究员潘秀芬认为,缓控释肥和普通肥在投入产出比上是高是低、效果如何,亟需权威机构进行一个全面的试验和确认。据她了解,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过促进使用缓控释肥的政策。“如果国家层面没有一个精确权威的试验,就很难对成本进行比较。 目前国内不同企业、不同的品牌、不同加工方式制出的缓控释肥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个行业亟待通过政府引导步入正轨。”
  王银香代表今年的提案是大力推广新型有机肥。提案说,中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7亿多吨、餐饮垃圾(城镇)1400多万吨、养殖畜禽粪便30多亿吨,如果 30多亿吨畜禽粪便经微生物技术无害化处理,通过发酵有机肥还田,可减少93.5%氧化亚氮的排放和93%甲烷的排放,还可以提供有机肥4500多万吨。
  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黄鸿翔委员认为发展新型有机肥可以与环保同步。“因为秸秆一年比一年多,畜禽粪便一年比一年多,多到现在这些都成了重大的污染源。如果我国的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能够达到2/3,它的养分量接近现在使用化肥的总养分量”。
  人大代表呼吁——
  立法守住18亿亩红线
  今年两会前,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据这份报告透露,联合国2010年发布的粮食安全风险报告显示,中国被列为“中度风险”的预警。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屡被挑战。1998年全国耕地面积是19.45亿亩,到2005年就降至18.31亿亩。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提出,虽然目前惠农政策很多,但没有18亿亩耕地做基础是“无米之炊”。爱护耕地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把眼睛睁大,确保我们的生命之源不被掠夺。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目前还没上升到法律层面,需尽快立法,从土地耕种、土地保护、防治污染等方面进行保护。
  人大代表、安徽宿州市葛集镇白腊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瑞莲接受采访时也呼吁,更高效环保的化肥农药、更具有科学含量的种植技术,才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必须把“两个确保”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在国家严管状态下,耕地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减少地数字由“千”字头变为“百”字头,如2001年耕地比上年减少3600万亩,到2008年比上年减少100万亩。可见,严抓和松抓大不一样。要坚持全国一张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据了解,鉴于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成也化肥败也化肥
  ——代表委员分析滥用化肥危害
  在低碳和环保成为发展主旋律的今天,化肥滥用会导致什么样的危害?代表委员们做出了回答。
  王海波委员说:“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年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30%和35%。但是,随着近十几年来施肥量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氮肥),施肥效果递减的问题已十分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很大的浪费,而且还形成了农业的面源污染。2010年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农业源总氮占排放总量的57.2%。”
  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为钢也指出,化肥的过量不合理使用在我国已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中科院南京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 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氮进入地下水,299万吨氮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了97.5万吨,这其中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从而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等现象;同时通过反硝化作用向大气释放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
  周健民委员指出,面源污染在我国还比较严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太湖、滇池、巢湖等我国28个重点监控的湖泊都遭受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威胁,其中部分湖泊达到重富营养化程度。在太湖污染总量中,农业面源污染已占到59%。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总磷。”据他介绍,发达地区江、河、湖泊大部分都受到面源污染的影响。越是发达的地方,肥料用得越多的地方,面源污染情况就越发严重,虽然现在一直在加大治理面源污染的力度,但短期内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化肥滥用带来的除环境问题以外,还有资源浪费的问题。黄鸿翔委员表示,化肥原料主要是煤炭、天然气。除去生产期间的能源消耗外,1.4吨煤炭约能转换1吨氮肥。因此,滥用化肥,就是在浪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21-11413-1.html

标签:化肥 国内 实现 互动 如何 热点 农业 两会

上一篇:立法保护耕地质量刻不容缓
下一篇:宁夏省今年春耕化肥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