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小麦条绣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4-09-11   来源:   

    小麦锈病分为条绣、叶锈和杆锈病三种。河南省以小麦条绣病为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小麦条绣病菌不耐高温,因而不能越夏。小麦收割时,条绣病菌即随夏季风被吹到高原寒区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土后,越夏的病菌又随气流传播到我省,侵染早播的麦苗,成为初染源。12月上旬,当旬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时,条绣病菌在当地麦苗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月冬病菌开始恢复生长。

    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药剂防治:1、拌种。用种子量0.03%的立克秀,或用种子量0.03%的粉锈宁或禾果利拌种。2、大田喷雾。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集中进行防治,控制其或蔓延。大田内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每亩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 ?35克,或20%粉锈宁乳油45?60毫升,或选用其他三唑酮、烯唑醇类农药按要求的剂量进行喷雾防治,并及时查漏补喷。重田块要进行二次防治。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86-7727-1.html

标签:麦病防治 麦病防治 小麦 粮油 粮食作物 种植

上一篇:大麦条纹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