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施肥之一
各位种植户朋友们,咱们靠土地吃饭,土地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收成。今天就来聊聊过量施肥给土壤带来的大麻烦。
土壤pH变了,产量跟着降
土壤就像一个大“药房”,各种养分在合适的酸碱度(pH值)环境下,才能被作物好好吸收利用。咱们长期过量施肥,尤其是那些酸性或者碱性的肥料,就会把土壤的pH值弄乱套。比如总用硫酸铵这类酸性肥料,土壤里的氢离子越来越多,pH值就一直往下降,变得越来越酸。要是总施草木灰这种碱性肥料,土壤又会变得碱性过强。
土壤酸碱度一失衡,作物可就遭罪了。在酸性土壤里,铝、锰这些元素的溶解度变大,过量的铝、锰离子会毒害作物的根系,根长不好,养分自然也吸收不了。而且,像磷、钾、钙、镁这些重要养分,在酸性环境里有效性大大降低,作物缺了这些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影响,最后产量肯定上不去。要是土壤碱性太强,铁、锌、锰这些微量元素又会变成难溶的化合物,作物还是吃不到嘴里,照样出现缺素症状,生长发育受阻碍,产量也就跟着下降了。
土壤次生盐渍化,麻烦一大串
现在很多种植都用大棚这类设施,这设施其实是个半封闭的系统。雨水淋不到,可土壤里的水蒸发得快。咱们过量施肥后,土壤里的盐分没有雨水帮忙冲走,水分往上跑的时候,就把大量盐离子带到了地表,慢慢地,土壤就出现次生盐渍化了。
这盐渍化的土壤对作物危害可大了。盐分多了,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变高,作物的根就像在浓盐水里,吸水特别困难,就跟人渴着却喝不到水一样,出现生理干旱。而且,盐分一改变,土壤里的病原菌群落结构也跟着变,那些对作物不好的病菌越来越多,病害就容易找上门。还有,土壤里钠离子多了,会和钙、镁离子“打架”,让作物吸收不了钙、镁,出现缺钙、缺镁的症状,果实品质变差,产量也受影响。
土壤团聚体营养乱了套
土壤团聚体就像是一个个小“营养库”,对土壤肥力特别重要。可过量施肥把这“营养库”给搅乱了。一方面,大量化肥施下去,土壤里阳离子的组成和比例变了。比如说铵态氮太多,会把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钙离子给挤掉,土壤团聚体就不稳定了,大的团聚体碎成小颗粒,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变差。另一方面,养分比例也失衡了。长期过量施氮肥,氮多了,磷、钾还有中微量元素却跟不上,土壤团聚体里微生物的活性和功能也受影响,营养组成和分布全乱了,作物也就没法均衡地吸收养分了。
土壤自毒物质越积越多
咱们的作物在生长的时候,根系会往土壤里分泌一些东西,像酚酸类、萜类这些。正常情况下,土壤里的微生物能把这些自毒物质分解掉。但过量施肥后,土壤环境变糟了,微生物分解自毒物质的能力不行了。而且,土壤酸化、盐渍化这些问题,还会让作物分泌更多自毒物质。这些自毒物质在土壤里越积越多,浓度一高,就会毒害作物根系,根的生长发育受抑制,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变差,作物的生理代谢也被干扰,抗病虫害能力变弱,产量和品质都严重下降。
种植户朋友们,过量施肥对土壤的危害太大了。为了咱们的土地能一直高产,一定要科学施肥,不能再过量用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