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蚯蚓:土壤pH的“平衡大师”
2025-07-30   来源:   

蚯蚓:土壤pH的“平衡大师”

pH值是衡量物质酸碱程度的“标尺”。就像人体需要维持血液pH在一个合适范围,土壤也一样——一旦pH失衡,植物根系就会受损,吸收养分就不顺畅,陷入“营养饥饿”的窘境。pH值还是影响土壤生物活动的重要因子,一旦失衡,土壤生物们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会被打乱。幸运地是,蚯蚓,这位“地下工程师”凭借自身独特的四大本领,可以将失衡的土壤pH慢慢拉回平衡区。

01

钙腺

在森林里,落叶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酸性物质,让土壤逐年变酸。若长此以往,过强的酸性会破坏植物根系、抑制微生物活性,使原本茂密的林下植被逐渐稀疏,森林的生态功能也会随之退化。但是,如果土壤中有蚯蚓,一切就会发生逆转。蚯蚓体内的钙腺(calciferousglands)(图1)能合成细小的碳酸钙(CaCO₃)颗粒,并随粪便排出。研究显示,蚯蚓粪中的碳酸钙含量比周围土壤高出66%[1]。这些碳酸钙颗粒在土壤中缓慢溶解,有效中和过量的氢离子,使酸性土壤一点点回归中性。比如pH值仅为4.25的赤红壤在蚯蚓的帮助下,40天后,土壤pH值就可以提升到4.8[2]。

02

体表黏液

蚯蚓体表黏液对提升土壤pH值也有显著作用[2]。蚯蚓体表黏液含有氨基酸、多糖、以及Na+、Ca2+等金属离子,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在与土壤酸性环境接触时,能够部分中和氢离子,从而有助于提高局部土壤pH值。

03

蚯蚓活动

蚯蚓不断挖洞,在土壤中修建四通八达的“高速通道”,这些通道不仅让空气、水分和微生物可以畅行无阻,而且当地表酸性物质被雨水冲至深层,或碱性盐分积聚时,蚯蚓还能像个“搅拌机”把表层和深层土壤物质混合,有效防止局部pH失衡。

04

蚯蚓肠道

有读者可能会问,蚯蚓可以把酸性土壤的pH值升高,那如果土壤本身就偏碱性(图2)怎么办?有研究认为,蚯蚓肠道微生物可以产生腐殖酸和黄腐酸,而且其肠道组织存在pH稳态机制[3]。而且,蚯蚓可不是单打独斗,它在肠道中携带了一群勤劳的“小助手”——微生物,它们随着蚓粪进入土壤后能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接促进养分循环与pH稳定。在江苏盐城,农民用“蚯蚓+菌剂”组合修复盐碱地,3年后土壤pH从8.6降到7.8,水稻产量翻了两番![4]

可见,蚯蚓既能通过钙腺和体表黏液中和酸性土壤的氢离子,又能依靠肠道微生物与稳态机制调节碱性土壤的pH。

但如同吸水海绵吸不干洪水一样,蚯蚓这位“平衡大师”的能力也有上限。一般情况下,它们能耐受pH为5.0-8.0的土壤(极少数蚯蚓可以耐受pH为3.8的酸性环境[4]),最喜欢pH为6.5~7.5的微碱性或中性土壤。而在极端pH下,它们无法生存。此外,虽然在pH>7.5的碱性土壤中蚯蚓仍能维持种群繁衍,但由于微生物分解作用减弱和土壤化学性质改变,其种群数量也会有所下降[5]。

因此,我们不能只做完全的“依赖者”,而应主动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让蚯蚓等土壤生物持续“在岗在位”,才能更好的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运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3815-1.html

标签:蚯蚓 土壤 养分

上一篇:要想土壤健康作物高产,不能光施用化肥,微生物和有机质!缺一不可!
下一篇:土壤也需要喂养,只有健康的土壤,才是农业的根本,人类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