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酸碱不同,施肥有别:土壤与肥料的科学结合
2025-07-18   来源:网络   

酸碱不同,施肥有别:土壤与肥料的科学结合

土壤酸碱度与肥料的施用

土壤酸碱度(pH值)会直接影响肥料的有效性和作物吸收,合理根据土壤pH值选择肥料,能提高施肥效率。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土壤酸碱度对肥料的影响

•酸性土壤(pH<6.5):

钙、镁、磷等元素易被固定,有效性降低;钾、硫等也可能流失。此时需避免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以防土壤更酸。

•碱性土壤(pH>7.5):

磷、铁、锌、锰等易形成难溶物,导致作物缺素;铵态氮易挥发损失。应少用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草木灰)。

二、不同酸碱度土壤的肥料选择

•酸性土壤:

◦优先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草木灰、硝酸钠等,可中和酸性。

◦补充钙、镁元素,如施用石灰(调节pH效果显著)。

•碱性土壤:

◦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能降低碱性。

◦增施有机肥,其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调节pH,同时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

•中性土壤(pH6.5-7.5):

大多数肥料都适用,注意均衡施用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即可。

三、注意事项

•定期检测土壤pH值,避免盲目施肥。

•酸性土壤长期施氮肥时,可交替使用尿素(中性)与硝酸铵,减少酸化。

•碱性土壤施用磷肥时,过磷酸钙比钙镁磷肥更易被吸收。

根据土壤酸碱度调整肥料,能减少养分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酸碱度(pH值)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活性及作物生理机能,间接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具体影响如下:

一、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大量元素:

◦氮、磷、钾在中性土壤(pH6.5-7.5)中有效性最高;酸性土壤中磷易被铁、铝固定,碱性土壤中磷易与钙结合,导致磷有效性下降。

◦钾在强酸性或强碱性土壤中易随水流失,有效性降低。

•中微量元素:

◦钙、镁在酸性土壤中易流失,导致作物缺素;碱性土壤中有效性较高。

◦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溶解度高(易被吸收),但过酸可能导致中毒;碱性土壤中易形成沉淀,有效性极低,常引发作物“缺素症”(如缺铁黄化病)。

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

•中性至弱酸性土壤适合多数有益微生物(如根瘤菌、放线菌)繁殖,这些微生物能促进有机质分解、固氮等过程,助力作物获取养分。

•强酸性土壤(pH<5.5)中,有害微生物(如真菌)易滋生,可能引发根系病害;强碱性土壤(pH>8.5)则会抑制多数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肥力。

三、直接影响作物生理机能

•作物有适宜的pH范围(如水稻6.0-7.0、小麦6.5-7.5、茶树4.5-5.5),超出范围会干扰作物根系的离子交换和酶活性,导致吸收养分能力下降。

•强酸性土壤(pH<4.5)中,氢离子浓度过高会损伤根系细胞膜,引发根系腐烂;强碱性土壤(pH>8.5)则可能导致根系细胞脱水,影响呼吸和代谢。

四、影响土壤物理性状

•强酸性土壤易板结,通气性和透水性差;碱性土壤(尤其是含碳酸钠的盐碱土)易出现“盐碱化”,土壤结构黏重,作物根系易缺氧。

总之,土壤酸碱度通过多方面作用影响作物的生长状态,多数作物在中性至弱酸性土壤中生长最佳,而有些作物(如茶树、蓝莓)则适应酸性环境,盐碱地作物(如苜蓿、甜菜)可耐受一定碱性。了解作物的适宜pH范围,调节土壤酸碱度,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3794-1.html

标签:土壤 作物 施肥

上一篇:地里肥用得越来越多了,产量却越来越低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该怎么解决?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