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风险→
2025-07-03   来源:老燕说农微信公众号   

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施用风险→

酸性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石灰、矿物工业废弃物、微生物肥料、有机物料类、生物炭、新型改良剂几类。

一、石灰类改良剂

1、导致复酸化现象

石灰的长期施用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氢和铝的含量,但同时也会降低表层土壤的交换性钾、钠含量,从而导致土壤中K+和Mg2+加速浸出。当停止施用就会出现复酸化的现象,并且酸化程度可能比施用石灰之前还有一定程度的加剧。

2、影响土壤淋溶过程

石灰的施用也会对土壤元素淋溶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石灰含有大量的钙镁元素,施用后使土壤中交换性钙和镁含量迅速提升,导致盐基饱和度上升。长期施用条件下,Mg2+的移动速度更快。Huber等在施用石灰20a后发现,0~40cm土层的渗透水中,Mg2+含量远高于Ca2+,说明大量Mg2+被淋洗,而多数Ca2+则被固定在了主根区域。另外石灰能够推进土壤硝化作用的发生,致使硝态氮在土壤中快速积累,大量的NO3-在淋溶过程中发生淋失,可能导致地下水NO3-含量超标,引发污染。

3、影响土壤磷的含量

石灰的施用可能也会影响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随着石灰的施用土壤酸碱度上升,此时活性铁铝生成的沉淀聚合于土壤中形成吸附表面,其会显著增强对磷的吸附能力。在交换性铝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该现象尤为明显,石灰使土壤pH值迅速上升形成大量氢氧化铝胶状沉淀,该沉淀会吸持土壤中的可溶性磷形成难溶性磷酸铝盐聚合物。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石灰可能会抑制磷在土壤中的移动和扩散,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磷的含量。向土壤施入石灰5g/kg后培养28d,磷仅能扩散到表层下1.5cm处,而未施入石灰的处理可扩散到2.1cm处。

4、导致土壤板结及植物缺素

石灰在土壤中的扩散十分缓慢,因此短期的施用对深层土壤的改良效果甚微,但长期施用石灰会产生CaSO4,导致土壤孔隙结构受到破坏,引发土壤板结。另有研究表明施用石灰会引起土壤锌元素含量下降,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因此施用石灰时要充分考虑土壤中锌等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确保土壤营养元素均衡。

5、影响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

石灰也可能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当石灰的投入量为400g/m2时,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过氧化氢酶活性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同时石灰的施用也会对土壤真菌数量产生显著的影响,400g/m2施用量处理较未施用石灰的处理土壤真菌数量可降低48.3%。

二、矿物和工业废弃物

矿物和工业废弃物含有一定的碱性成分,可以用于中和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因此这类物质也常被用作改良酸性土壤。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矿物和工业废弃物中的部分微量元素也会进入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作用。但是这类物质自身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元素很难在生产中消除,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发生重金属污染。

三、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投入土壤后,其携带的菌种与土著微生物必然会产生竞争,并且这些菌种均是在目标土壤的环境条件下筛得,所以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长期大量施用可能对原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原有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施加的微生物在进入新的生存环境之后,微生物之间可能发生水平基因转移或在细菌的染色体内进行基因重排、突变、复制,形成适应新环境条件的优势菌种,一旦优势菌种大量繁殖将对其他菌种产生抑制,必然会带来许多潜在的生态环境危害。另外新加入的菌种也可能对土壤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微生物制剂类土壤调理剂的添加须遵循适量适度原则,过量和不合理的添加非本土原生的外源微生物或者无限度地扩繁目标功能微生物,可能会打破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结构,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存在难以预测的生态风险。

四、有机物料类

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绿肥等有机物料常用于酸性土壤的改良,这些有机物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降低酸性土壤对作物的毒害作用,但长期施用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杨振兴等通过16a的长期定位试验发现,长期秸秆还田造成的土壤氮素盈余可能会导致氮素淋失引起污染。秸秆的长期施用也可能会将重金属元素带入土壤造成污染。有研究表明在长期秸秆或秸秆生物质炭还田条件下,土壤总镉含量会有所增加。穆虹宇等研究分析了我国畜禽粪便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有毒元素镉、砷超标率较高,认为畜禽粪便还田后土壤中铜元素的环境累积风险相对最大,若原始粪便中铜元素含量过高,则不应大量还田。此外,由于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大量抗生素以母体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排出体外,导致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残留达到较高水平,因此长期施用畜禽粪便也可能导致大量抗生素进入土壤和水体环境并不断积累,造成农田土壤和水体的抗生素污染。

五、生物炭

生物炭的制备原料来源广泛,且能有效保水保肥,在土壤改良中体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有研究称,生物炭应用于肥沃健康的土壤中不仅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甚至可能抑制植物的生长,这是因为生物炭在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以及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等化学物质。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致癌、致畸风险非常强。当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多环芳烃会长期存留于土壤当中,其能够被植物吸收迁移转化,进入人体增加癌症风险。制备生物炭的原料多为农业废弃物,例如秸秆、木屑、畜禽粪便等。这些农业废弃物自身的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炭热解过程中可能形成易溶解的形式,从而增大其生物有效性及迁移风险,并且热解过程会导致有机组分大量损失,重金属元素相对浓缩。另外生物炭应用于酸性土壤时,原本稳定的重金属元素也可能被活化而在植物体内富集。环境持久性自由基是相对于传统的短寿命自由基而提出的,这类自由基的寿命长,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能够诱导OH-和O2-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细胞加速老化,同时还会扰乱表皮细胞的生长代谢周期,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另外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可能会与原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致使污染物结构发生变化,毒性增强,造成二次污染。

生物炭对土壤中的有效成分同样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过量施用可能会导致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受到影响。同时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以及内源污染物会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多元影响,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3755-1.html

标签:酸性 土壤 改良剂

上一篇:土壤不行,花再多钱都白搭!如何辨别你家地里的土壤肥力!
下一篇:土壤改良如何量化?五大指标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