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现象
土壤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表层土壤中累计的过程,是由于特定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农事操作不当导致的土壤动态退化。
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属于次生盐渍化,主要表现为农事操作的粗放和不科学、灌溉体系的不完备及管理不到位等,有次生性、地区性、集中性的特点。
盐渍化成分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土壤盐渍化原因
自然因素
由大自然所决定,当由于某些原因,地下水位升高,或者是雨水季节,水位较大时,土壤盐渍化发生的概率就会加大,特别是靠近海边的区域,相对会更加严重。其次,一些相对较封闭的地形,由于盐分排不出去,也会加重。
人为因素
(1)不合理的施肥方式
一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
普通复合肥的吸收利用率在30%左右,剩余的肥料会在土壤中被大量固定,从而使得土壤的化学性状出现变化,导致土壤盐渍化。
二是偏施肥料(特别是含氮多的)
偏施肥料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中微量元素不足,土壤板结。
三是长期不补充有益微生物菌
作物根系吸收土壤中养分需要有益微生物菌的参与,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导致土壤板结、根际环境恶劣,土壤中的养分无法被作物有效吸收,造成土壤盐渍化。
(2)劣质粪肥的使用
过量施入牲畜、禽生鲜粪肥(特别是鸡粪、鸭粪、猪粪)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鸡粪或者猪粪等畜禽粪肥,因饲料中加入食盐,在排泄物中会含有大量的盐分,加剧土壤盐渍化。
施用劣质粪肥后会造成土壤快速恶化,如掺入火碱的鸡粪,会破坏土壤酸碱度;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劣质商品有机肥,对土壤及作物造成长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不能种植,这些问题同样会加重土壤盐分积累。
(3)重茬连作
多年连作形成的特殊环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无机养分的自然平衡,影响肥料分解,加剧土壤盐渍化。
(4)长期大水漫灌、排水不畅
长期使用大水漫灌浇水方式会对土壤造成压实和淋洗的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大水漫灌对土壤有较重的压实作用,特别是对于黏性土壤,大水漫灌后土壤耕层处于厌氧状态,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加重土壤盐分浓度。
沙性土壤上,大水漫灌会将易于移动的元素,如氮、钾、镁、硼等大中微量元素淋洗到土壤深层,造成深层土壤盐分含量加重。
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同样会造成导致盐分积累,盐渍化加剧。
土壤盐渍化危害
影响作物生长
由于土壤盐浓度过高,导致作物根系无法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出现缺素症状,表现为植株长势弱、发黄、发蔫、根系不牢等症状,严重时根系死亡,导致整株枯死。
易发病虫害
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脱水,影响正常的呼吸作用,免疫力降低。另外水分养分供应不上去,叶果部表皮细胞长得不健壮,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伤口,易被病原菌侵染而引发叶果部病害。
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盐渍化土壤中生长的作物,果实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不能正常吸收水分、无机盐供地上部利用,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制造的氨基酸、有机酸、糖等营养及风味物质减少,导致果实个小、品相差、口味差,降低果实产量、品质,一些盐渍化特别严重的地块,使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盐渍化解决方案
深耕
进行深耕处理,让土壤通风透气,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以起到不错的抑制效果。另外深耕后的土壤,能够减缓水分蒸发,减少一定的盐分含量,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增施有机肥
在盐渍化的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机肥经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会转化形成腐殖质,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土壤碱性。另外,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有机酸,这样就能酸碱中和,起到缓解盐渍化的目的。
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
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可有效缓解土壤盐渍化带来的危害,通常通过种植一些杂草或耐盐性强的作物,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此缓解土壤中盐分上升,还可以通过在土壤表面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量。
增施微生物肥料
通过增施微生物肥料的方式,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土壤活性,使土壤更疏松,肥料、盐分转化利用率更高,最终达到解决土壤盐渍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