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2023-09-28   来源:土壤调查与修复   

土壤铅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铅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目前,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类:

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可分为:客土深耕法、隔离法、淋滤法、固化稳定法、电化学法、氧化还原法、螯合剂法及重金属拮抗法等)

2、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方法吧!

1、客土深耕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铅污染土壤具有表聚性特征,客土法主要是一种通过移除铅污染土壤的表层土、加入新鲜土以降低土壤中铅的浓度或将表层土深翻至土壤深层以减少污染土壤与植物的接触,从而降低铅污染土壤对植物的毒性的方法。

主要缺点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复成本高,换下来的表层土存在二次污染的环境风险,深耕后的污染土不能彻底清除等。

2、隔离法

隔离法是采用工程措施,将铅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减少由于铅的迁移、扩散或渗透等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具体措施为:以钢筋、水泥等材料,在污染场地四周修建隔离墙体。为减少地表径流或地表水渗滤的影响,还可以在污染场地表面铺设防渗膜,采用水平灌浆的方式在污染土层下方浇注水泥等固化剂。

该方法仅适用于污染严重且污染面积较小的场地。

3、淋漓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淋滤法是采用淋洗液对铅污染土壤进行淋洗,使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铅由固相转移至液相中形成溶解性的离子或络合物,再将淋滤液进行收集,回收提取铅后废液可循环利用。

该技术的重点在于淋洗液的选取,既能有效淋洗重金属,又不破坏土壤结构等要求。此外,还需考虑淋洗液的收集效果及影响因素,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4、固化稳定化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固化稳定法技术包括固化和稳定化两个方面。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溶解性、迁移性和毒性,同时采用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通常固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稳定化过程。

此方法适用于轻度污染土壤的治理,治理费用和效果相对较好,但不能彻底去除土壤中的铅,处理效果只是暂时的。当周围环境条件变化时,铅的形态可能会重新变为可交换态。

5、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在铅污染土壤中插入电极对,通以直流电,铅的带电粒子在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迁移、富集于阴/阳极,从而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铅。

此技术操作简单,安装方便,且技术经济性可行,然而电极对易腐蚀,存在二次污染风险。

6、氧化还原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氧化还原法就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氧化还原剂,通过化学反应改变重金属离子的价态,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毒性。对于铅污染土壤,常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盐、硫代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硫等。研究表明,施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水合氧化锰等也可促进铅的沉淀,减少土壤中的可交换态铅。

此方法需注意的是还原剂的选择,选择不当易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

7、螯合剂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在铅污染土壤中施加螯合剂,可提高铅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其易于流动和吸收,通常与植物修复方法联用。

人工螯合剂活化能力较强,天然螯合剂易分解,不会形成二次污染,但活化能力较弱。因此,使用人工螯合剂时需考虑重金属活化后扩散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8、拮抗法

对于铅污染土壤,可利用一些对人体没有危害的重金属或微量元素通过拮抗作用来减少铅在土壤中的可交换态,抑制植物对铅的吸收。

9、微生物修复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利用微生物(细菌、藻类和酵母)来减轻或消除重金属污染。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铅的吸附、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铅的毒性。微生物不能降解和破坏重金属铅,只能通过改变它们的化学或物理特性从而影响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微生物处理重金属铅污染方面的发展有限,通常与植物修复技术联用此方法修复效果好,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0、植物修复法

土壤修复之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

植物修复主要是利用超富集植物,将土壤中的铅大量转移至植株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从而修复铅污染土壤。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可分为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挥发三种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的难点在于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已发现的铅超富集植物并不多,国内外已见报道的铅超富集植物有密毛白莲蒿、蓖麻、短萼灰叶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2216-1.html

标签:土壤 修复 方法

上一篇:耕地土壤的容重及其调节
下一篇:大量研究表明:最好的施肥方式是化肥、有机肥与....配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