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盐渍化
2023-09-20   来源: 与土壤对话   

土壤盐渍化

基本概念

土壤盐渍化是指在特定气候、水文、地质及土壤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以及人为引水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化与碱化的土地质量退化过程。土壤盐渍化的结果导致土壤中盐、碱含量超过正常耕作土壤水平,以致作物开始生长时就受到伤害。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气候、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过高及不合理灌溉方式等所造成。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另四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

国内分布

我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0×,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我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

土壤盐渍化的程度,以干旱区最为严重,半干旱区居中,亚湿润干旱区则相对较轻,例如柴达木盆地、罗布泊地区、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轮台、库车、阿瓦提、若羌及阿拉善、吐鲁番盆地等地的分布以重度为主,北疆的石河子等地则以中度为主,而东部亚湿润半干旱区的华北平源、黄河三角洲地带大多以轻度为主。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盐渍区、甘新盐渍区、青海盐渍区及西藏高原盐渍区等6个分区。

土壤盐渍化原因

中国地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先决条件。造成土地盐碱化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纷繁复杂,其根源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行为。这些不合理的利用行为虽然直接表现为不科学的技术措施,但不科学技术的使用涉及到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宏观政策的失误等。

自然原因

造成土壤盐渍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貌、地下潜水水位与水质、地下水径流条件、岩土体含盐量、灌溉水矿化度等。

我国西北内陆盆地,盐分的富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盐分的地表水以水面蒸发消耗为主,水流流程较短,所带盐分聚集在地表;二是盐分被水带入湖泊和洼地,盐分逐渐积累,矿化度增加,这种水渗入地下,再经过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造成地表盐分富集。

人为原因

一、技术因素

(1)在大型水库和引河灌区建设过程中,没有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尤其缺乏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发生的灌区次生盐碱化问题,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是导致灌区大面积土地盐碱化发生的直接原因。

(2)灌、排渠系不健全、不配套,不能满足灌区合理灌溉、及时排涝防洪和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3)渠系设计强调自流灌,渠系设计水位偏高,渠道渗漏,加上工程不配套,灌水技术水平低,土地不平整,大水漫灌,田间灌溉渗失水量也大,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低。

(4)大量引用咸水灌溉的结果。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干旱缺水,灌溉后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因,咸水灌溉面积迅速发展。但长期引用咸水灌溉即潜伏着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危险。在易次生盐碱化的地区,不合理地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和发展灌溉农业。

二、管理原因

(1)中国土地资源的调查工作基本上都是80年代中期完成的,在盐碱地的分布与资源数量上,几次调查数据不符,差异很大,全国的土地盐碱化监测预报体系尚未建立。

(2)有些灌区开灌后,对灌溉管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注意建立和健全灌溉管理制度,不执行计划用水,灌溉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都很低。

(3)尽管国家有“水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但是没有很好地宣传和贯彻到基层。

人口压力、经济落后和贫困。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滥用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济落后,缺乏投资建设排水设施,不仅使灌区土地发生次生盐碱化,还使远离灌区的草地和非潜在的盐碱,土地发生盐碱化,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危害

(1)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2)影响植物生长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3)对工程建设产生危害。

5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编辑

防治遵循原则

(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盐碱土治理与开发利用应当是从整个流域(或区域)考虑的综合发展的全面规划。在综合治理阶段要以建立高质量的农业生态系统为目标,增强综合预防能力,提高系统的抗逆性。

(2)突出重点,以防为主:根据不同区域盐碱化特点,集中投资,重点综合治理土地盐碱化。从长远来看,防止土壤盐碱化是盐碱土综合治理全过程的主要方面,灌区农业生产的重点必须突出防治次生盐碱化。

(3)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根据盐碱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和当地经验,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和建立合理的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4)以农村自身积累与地方财政为主,国家资助为辅,多渠道筹集农业投入资金。

合理灌溉,预防盐渍化

(1)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实行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控制渠道渗漏,防止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2)修建地表排水设施,排除地表积水。

综合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地

(1)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技术策略,采取水利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技术途径。

(2)鼓励保护与提高土地质量的行为;鼓励进行土地盐碱化治理的行为;鼓励个人投资进行土地质量改良的行为。

(3)合理种植农作物,如种植水稻对改良和利用盐渍化土地就有很好的效果。试验表明:盐土种植水稻一年后,0~40mm土层的含盐量即由0.43%降低到0.06%。种植水稻必须结合排水,并采取增施有机肥料、平整土地、播前冲洗、活水灌溉、逐年翻深和修筑排灌系统等一系列措施,这样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才能更加有效。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2187-1.html

标签:土壤 盐渍化

上一篇:土壤4大疾病!90%的人都中招了!
下一篇:土壤微生物组与土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