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低问题咋破解?委员专家建议来了
2023-03-07   来源:人民政协网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水芳,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芮玉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微生物与生物经济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樊海麟做客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低问题咋破解?委员专家建议来了

坚决守好“底线”,不断拉高“高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底线,国家对把好安全关有着最严格的标准。”朱水芳表示,探究我国农产品安全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这些年农产品抽样合格比例越来越高,目前,基本瓶装农产品的合格率在97%以上。二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并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也从侧面反映出农产品质量是安全可控的。”

在朱水芳看来,质量和安全是两个概念,“安全是底线,质量是高线,我们要坚决守好‘底线’,不断拉高‘高线’。”

芮玉奎也给了一组数据,“20年前,我国农产品的合格率在60%左右,现在的合格率已经达到98%左右。”他介绍道,“剩下的2%左右,自然科学已经不是主要限制因素,可以从细化管理、加强全环节的可追溯性以及抽检全覆盖等方面去努力。”

通过高科技手段解决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低的问题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良好的土壤品质才能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土壤一旦发生破坏,将使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亮起红灯。

“土壤质量实际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土壤污染,二是土壤质量,也就是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芮玉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土壤的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改善,土壤污染的趋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却依然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老百姓在耕种时往往只施用简单易操作且短期见效快的化肥,基本不施有机肥。这就导致了土壤的有机质在不断减少,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也在持续下降。”

如何加强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芮玉奎建议,一是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倡导老百姓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在使用化肥农药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休耕;三是秸秆还田。

“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在土地。这些年工业化加速,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已经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樊海麟认为,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解决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低的问题。“微生物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一是能快速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分解成无害或者有益的成分;二是能疏松土壤;三是会促进产生新的良好的生态圈。”

更早、更快、更高质量地建设农业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国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农业强国实际包含多个方面,我们不能只靠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解决我们的农业问题,要把视角放到整个国土疆域,树立‘大食物观’,比如向牧场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海洋要食物……”朱水芳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农业的科技范围涉及面将更广,这也要求我们要投入更多力量到涉农的各个方面。“只有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建设成为农业强国。”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随着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将推动我们更早、更快、更高质量地建设成农业强国。”芮玉奎表示。

“在我看来,建设农业强国,不但要保证安全和质量,还应通过关键性技术创新,让我们的农产品更安全、更有质量。”樊海麟认为,建设农业强国与科技强国密不可分,微生物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助力建设农业强国的路上发挥关键作用。“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到这个领域,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1710-1.html

标签:土壤 粮食 污染

上一篇:有机肥千好万好,为啥效果不好?
下一篇:土壤污染的农业来源及修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