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吗?精选
2020-09-14   来源:   

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吗?精选

自从有了化肥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以水稻为例,解放前没有化肥时水稻亩产不到100kg,而今,全国平均每亩水稻产量在500kg以上!根据有关测算,化肥对我国粮食产量的贡献在40%以上,因此化肥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了巨大的不替代的作用。

近三十年来,化肥大量施用,在增产稳产的同时,也导致了不可否认的副作用,如利用率低,资源浪费,水体富营养化。所以,人们对化肥负面的认识越来越强,甚至于憎恨化肥,所谓的有机农业就将化肥打入冷宫,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动不动就说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结,似乎化肥成了罪恶之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化肥。化肥就是含有植物必须营养元素(主要是矿质元素)的各种盐或有机物,主要是N、P,、K肥,而N肥主要是尿素,PK肥主要是各种盐,如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因此,化肥是植物的”粮食”,没有这些”粮食”,植物就无法生长,更不用谈产量。所以,有植物生长的地方就有化肥,而不施化肥不能说没用化肥!关于有机肥,请大家去查阅下有关国家标准,它只对碳含量有要求,而对于矿质养分的含量没有要求。实际上有机肥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十分有限,很难满足作物需求,因此,有机肥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壤组成与结构,以便作物能更好地吸收矿质元素。可以想像,如果土壤中某种矿质元素缺乏或没有,有机肥用得再多也无济于事!

其次,施用化肥直的导致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结吗?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该结论几乎找不到任何科学数据支撑,众口砾金,积毁销骨啊!土壤的缓冲能力强,而化肥主要是小分子或各种盐,不会直接导致土壤酸化。所谓生理酸性化肥如氯化钾,是指植物吸收大量的钾而交换出氢离子,导致土壤会变酸,同时植物也会分泌有机酸,所以生理酸性化肥致酸的源头是植物而不是化肥,换句话说,要稳产和增产,植物就必须吸收相应的养分同时产生相应的酸,也就是说植株是生理碱性的,而秸秆还田则能有效地缓和这种生理酸性,秸秆还田也是一种大力推荐的耕作措施,关键是秸秆还田成本太高以至于农民不愿接受。退一步,由于土壤具有很强的缓冲性,植物吸收养分而生的生理酸要改变土壤pH也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至少在短期内改变土壤酸性是困难的。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站长达近3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表明,与不施肥料的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肥的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土壤pH没有变化,且土壤不是变板结,而是变得更疏松,土壤生产力可持续,且可持续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同样美国密苏里州于1888年设计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SanbornField),已经运行了129年,与不施肥料处理相比,得到与以上述封丘试验站类似结果。哪有人要问,为什么我国农田土壤酸了呢?这里面化肥贡献可以说微乎其微。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我国现在年化肥施用量近6000万吨(折纯),约中约三分一来自尿素,再来来看一下我国的干湿沉降,据不完全估算,每年我国硫氧化物沉降3000多万吨,氮氧化物沉降约2000万吨,这两项加起来就达5000万吨,主要进入农田。前者6000万吨化肥只是中性或微弱的生理酸性,而后者5000万吨是强致酸性,从化学的角度,如果土壤变酸,这5000万吨强致酸的氮硫氧化物无疑发挥决定性作用,而把土壤酸化归罪于化肥显然不合适。

其三,化肥的施用是稳产或增产的重要基础。但化肥的大量施用会导致利用率下降,这一方面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会污染水体。这正如事物的两面性,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粮食安全,在这个前提下面,我们可以从各种技术的层面尽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水体富营养化,而禁止施用化肥是非常不理性也是办不到的事情。就如刀,它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又如火,可以烧饭,又常引发火灾。无论是刀、火还是化肥,它们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是使用它们的人!与其批评化肥不如加强对人的约束,所以国家出台了减肥政策,也就是在稳产或增产的前提下,采用综合的技术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有人说化肥会使作物品质下降,其实这也是无理头的说法。品质这东西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如同样一个苹果,有人喜欢吃,又有人不喜欢吃,饥饿时吃和富足时吃,对品质的结论就会有明显差异,由于主观性强,所以品质高低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所以有了明太祖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如果单从组成(维生素、多糖、微量元素等等)的角度去评估,这比较客观,可是,如果用这些指标,与不施肥相比,化肥施用反而往往提升品质!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09464-1.html

标签:化肥 土壤 酸化

上一篇: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两大忌
下一篇:用什么可以解决土壤板结和酸碱度?生物有机肥的重要性